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唐笫一庄 > 第449节 加粮税(第1页)

第449节 加粮税(第1页)

粮税加一成!

这话如果换个人说,怕是这会已经被人指着鼻子骂了。

但这话却是出自大唐秦王之口,无论是这个秦王的身份地位,还是秦王以往的作事风格,或者说这位秦王点石成金的本事。

所以,加粮税之事,众官员从惊讶之后,更多的是思考。

华州长史姓柳,也是关中大姓之一,他最出名的有两项,一是他的名字,二是他写的字。

当然,他的名字比他的字出名,李元兴第一次看到就记下了。这位柳长史名叫,柳冲冲!

他家祖上柳或是前隋名臣,隋末之乱后,退隐归家。

华县柳氏一门,绝对是书香门弟,不说家中出了多少官员,只说家中就算是五岁孩童那笔字都可以拿出来与许多成年人相比。就是虞世南都对华县柳氏在书法教育上,多次称赞,甚至前来交流过。

只是可惜,家中一直没有出一位书法大家。

这位柳冲冲走到堂中:“殿下说加收一成粮税,别说一成。殿下敢要五成我华州也丝毫不会犹豫,立即就会答应下来。”

“滑头!”李元兴笑骂一句,

“纵然是臣下滑头了,斗胆问殿下一句,加了这粮税之后,百姓可增收多少。”柳冲冲强忍着脸上的笑意,十分严肃的问道。

李元兴反问:“柳长史以为会有多少?”

长史柳冲冲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向周围所有官员拱手一礼,然后才继续说道:“臣下有幸读到一册书,这是殿下某日在闲谈之时赠予崔尚书的。”

李元兴心说自己给崔君肃的书多了,所以没有开口等待柳冲冲继续讲下去。

“这一册依崔尚书所言,并不全。但却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户部、吏部、礼部依这个理论作了一些简单的评测,我华州也在评测的范围之内。臣下得到几个数据,拿出来与殿下,还有各位同工讨论一翻!”

柳冲冲说罢,在李元兴面前微微躬身。

这是在等待李元兴的同意,因为讨论就会影响到李元兴要求加粮税的正事。

“也罢,那就讨论一翻。本王带了些茶,也有些羊肉,不如今天就由本王作东。与华州的各位聊聊天,明日再论政务!”

李元兴心说,先沟通一下,自然也是好事,有些事情急也没有用。

当下,众人就从官衙正堂搬到了后院花厅之中,李元兴自然坐在厅内,许多官阶不高的官员坐下外面,摆好案几之后,有几个距离这里比较近的县官带着他们的副官也赶到了,裴元朗特意给这些人加了位置。

坐定之后,在李元兴右边次位的柳冲冲坐直身体。

“各位,秦王殿下提出许多非常有意义的从政之道,某不得一一所学,今日所提,是殿下给户部崔尚书所书的均收论。这个均收论是指,以一村,一区,一县,一州为核算,计算出每户人家,一年的收入。”

李元兴一听这话,自然就明白了。

不过李元兴记得,自己曾经对崔君肃提到的人均收入这一项,但大唐多是以户来计算,以所就没有人均收入,而是户均收入。

无论那一种计算方法,总是一个合理的衡量标准。

柳冲冲拿出一张纸来:“某在参与核查之时,知道几个数字。京兆长安县,原有四千八百户,距离上县只有二百户的差距,因为在京兆所以也定为上县。这四千八百户,在武德九年的年收为,每户十一贯八百六十一钱!粮七百斤!”

每户约十二贯,也就是每一家收入折后世算起来,六千多元钱。

唐朝,一户与一家的概念是有质的区别,大家族可以一家有几百口子人,但成家之后就单独立户,有时候一家就是几十户。所以一户就是平均人口五口人,其中肯定会有一两个没有成年的。

所以,这个数值算起来,不算是穷苦了。

当然,这是平均数值,并不是最低数值。

“殿下受封秦王,京兆长安县与耀州就是殿下的封地,耀州臣下不知,但长安夏收之后,户部拿出一个数据。”

李元兴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因为长安县的农户过的不错。

“京兆长安农籍,最穷的一户贞观元年上半年,收入二十六贯三百一十七钱,粮五千斤!”

“五千斤!柳长史可否看错?”当下就有一个县令惊呼。

前文提及了,在大唐官员之间并没有那么多官大一阶如父母这种规矩,相处也非常的平和,这样的当堂追问,在朝堂之上许多四五品的官员都敢对李二开口,更何况华州这里一个县令对州长史提问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