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是我们国宝级的大师。”
“我这次是来参加孙女的婚礼的,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一个普通的爷爷,你太紧张了。”老人拿出一张纸条,仔细的眯着眼看了一会儿,“静香推荐的那家餐馆就在附近吧。我们一起去看看,被她这样强烈推荐的餐馆是怎么样的。”
纸条上的地址非常详细,所以花了一刻钟便找到了这家小酒馆。
现在正是生意最忙的时候,小酒馆的外面排着长队,等待着的人都显得很有耐心,或者聊天或者拿着手机磨时间,虽然注意到来了一个穿和服的老者,却也没什么太大反应,这个时候什么都没有吃饭大。
“藤田先生,人太多了,恐怕要等很久,我们去别处吃饭吧。离这里不远就有一家很有名的餐馆。”年轻人看着老长的队伍皱着眉。
“要有耐心。”老者摇摇头,走过去排队,“能让人自发排起这长长的队伍,一定会是很棒的餐馆。口碑就是最好的招牌,你说的那家餐馆,也排着这样的长队吗?”
在日本,只有一心一意制作料理的店拥有这样的场景。对食物虔诚的人才配得到这样的拥护。
“你好,这里每天都会如此吗?”老者让年轻人给他翻译,他实在很好奇,在日本声誉很好的百年老店也可以吸引那么多忠诚的客户,但这些客户里大都是念旧的老人,年轻人的口味更加多变自由。
但是现在,排队的人里有很多年轻人,而年轻人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常常缺乏耐心,但此刻他们却毫无怨言的排着长队。
被问询的人是附近的上班族,看到问他的是个日本老头,不知是出于何种心理,非常自豪的介绍起这家店。
“每天都是这样,如果来晚了就吃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小老板精力有限,每天能做的菜肴有限。如果提高数量,质量就会下降,请别的厨师做不出同样的味道。每天下午三点半这里就开始排队了,大家都喜欢他家的东西。”
“光是挑选食材就要花很多时间了,听说连米饭都是从乡下订购的鱼塘稻米,而水是高山泉水,所有的食材都是最新鲜的。小酒馆的餐具都是请人定做的,为了配上菜肴,就是盛菜的器皿都是最适合的。正是因为小老板要求很高,他不满意的食物绝不会出现在客人餐盘里,所以数量很难提高,我们每天来吃饭都要抢夺一番。”又一个年轻人接口。
“是吗,真是了不起,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十分用心的人才能做到。”老者越发的期待,像这种精益求精,从材料到制作,把细节做到极致的精神,正是他这样的传统手艺人推崇的‘道‘。
他们等了将近二十分钟才进去,主厨的居然是一个学生一样的年轻人,在排资论辈非常严重的日本,这样的年纪即便做个助手都是不够的。
相比较起来中国的年轻人更容易出头,但是眼前这个主厨实在是太年轻了。
“你好,有什么需要吗?”青川微笑着问,似乎客人是什么类型对他的服务态度都没有影响。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很稚嫩,气质却很沉稳。
老者暗暗点头,这个地方虽然小,一切却都井井有条并不杂乱,没有服务员只有一个人的餐馆却可以照顾到每一个顾客,真是了不起。
每个客人点了单就会自己找位置坐好,而之前离开的客人已经用桌上的湿巾把桌子擦干净,每个人都在遵守这里的规矩,非常自觉。
他让助手给他做翻译,把菜单介绍了一遍。
好像每一份都不错啊,可是今天不太想吃米饭……哦,这个。
“那么,来一份豆糕吧。”
豆糕是冷食,所以很快就端了过来,当然,是他的助手去端的。
红褐色的木托盘,摸上去如婴儿肌肤一样滑腻吸手,纯实木的,造型简洁。
红褐色的木托盘上有一个打磨的非常光滑的竹筒,竹筒里有茶,并不是常见的茶,而是颇费心思的竹茶,观形看色嗅味,乃是上品,就算老人这样对中国茶道不了解的人也能判断出这杯茶的品质。
飘来的这时隐时现的竹叶清香,给人一种朴素的雅致的享受,就像是他制作的黑陶茶具,低调,厚重。
这样的茶,居然只是附带品,要怎么样的茶点才配让它做附带呢?
问题很快得到解答,那是一段如同劈开的竹筒一样的青瓷器皿,长条形,两条边是圆弧状的,光洁半透明如玉,颜色如雨后青天一样的内敛富有诗意。
青瓷器皿上排列着三块方形糕点,第一块是春天里新芽的颜色,纯粹无暇,他拿起和木托盘同种材质的木筷子,夹了一小块。
沙,并不细腻甚至带着微微磨砂一样的口感,甜,却是那种泉水润过喉咙的清凉甘甜。像是绿豆制作的糕点,保留了绿豆那样沁凉的口感,还带着一点桂花蜜的芬芳。即便以他这样挑剔敏锐的舌头都尝不出一点差错,这是用最朴素的食材制作的上等美食,充满了原野的芬芳。
第二块是乳白色镶嵌着暗红的红豆的糕点,带着一股椰香和红豆的甜,女孩子应该会很喜欢。白色部分大概用了莲蓉,香滑可口,有糯米的口感却不黏牙,再配上圆红豆自带的颗粒明显的特点,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光是这两样,老人就觉得自己此行不虚,并且对剩下这块也有了同等期待。然而吃到最后一个,却还是深深的感到惊喜,他甚至一瞬间觉得自己对美味的想象还是太过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