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怕死,怕的就是死得毫无价值。
朱英这一招,完全是击中姚广孝的命脉。
老老实实在藏经阁里待着,也别跟着燕王到处晃悠了,等过了一两年,把他的性子磨平了,朱英掌控大局。
就能将其丢到海外去发挥余热。
想到到那个时候,姚广孝当是不会有拒绝的道理。
想到这里,朱英再次说道:“爷爷,道衍法师一个人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孙儿认为,应该安排几位锦衣卫过去,帮道衍法师搭理日常生活起居。”
“毕竟法师年纪大了,难免会有腿脚不利索的时候。”
朱英心中明白,以姚广孝的脾性,怎么可能会在藏经阁待得住,肯定会想尽办法逃走。
还是得安排几个锦衣卫守着,这才妥当。
一个差不多六十岁的老人,在锦衣卫的看守下,要还是能逃走,那朱英也无话可说。
再者说了,以姚广孝的智慧,也不会逃走。
只需一道海捕文书,姚广孝就无路可逃,哪怕是朱棣,也不见得敢去收留。
毕竟他和朱棣的联系太过于密切,朱棣也是他唯一的去处。
直接安排锦衣卫,在北平守株待兔就好了。
除了朱棣,这天下还能有谁,能够让姚广孝施展心中抱负呢。
朱元璋看了朱英一眼,虽然有些疑惑大孙为何对一个区区僧人,有如此关注。
不过也没多问,毕竟一个僧人罢了,大孙想如何就如何便是。
将两个叔叔的事情,全部谈完后,时辰上也差不多了。
“行了,咱先回宫,那边还一堆麻烦事等着咱呢,你小子也别懈怠,那些奏章可不能拖延,都是国之大事,马虎不得。”
朱元璋起身,对着朱英交代说道。
朱英无奈称是。
最近对于奏章,他是真的看得有些想吐了。
不过朱英也明白,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很多的事情,都不是天生就会的。
批阅奏章这等事情,其实就是皇帝的权力所在。
皇帝的命令,在古代社会环境里,便是在奏章之上得到延伸。
现在朱英也在不断的习惯雅文,即文言文的写法。
想要改变环境,唯有先适应环境才行。,!
试,所授予的僧官,可不是来管百姓的。
主要的目的,还是在礼仪祭祀上。
道衍这和尚都跑题了,朱元璋虽然对其还算是欣赏,但这样的人大明也不缺少。
朱英点点头,他知道姚广孝有过当官的经历,这个还是很好查的。
后来姚广孝还是如愿以偿,洪武十三年的时候,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天界寺是京师三大寺之一,与灵谷寺和大报恩寺并列,管辖其他次等寺庙,规格最高,列五山十刹之首。
也正是因为入了天界寺,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的时候,姚广孝才有资格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大孙突然提到这名僧人,可是有什么想法。”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问道。
姚广孝对于朱元璋来说,真就如同蝼蚁,根本没放在心上过。
若不是当初那篇文章写得不错,早就将此人忘记了。
朱英微微一笑,说道:“道衍此人,后来随同四叔去了北平,一直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