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北宋的汴梁就显得不怎么规整了,不但城墙不是很端正,街道也不再一味追求平直,斜街、斜巷可见。汴河斜斜穿过城郭,借着汴河所带着的交通便利、货物往来与人烟凑聚,沿河一带慢慢演变成汴梁城最繁华的街市之一。所有的街市看起来是那么拥挤、喧闹、嘈杂,但又富有生气。城墙之外,也自发形成热闹的市镇,与城内连成一片,所谓&ldo;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rdo;。这样的城市格局,与其说是行政权力&ldo;规划&rdo;出来的,不如说是民间社会&ldo;生长&rdo;出来的。
两种不同的城市风貌下面,隐藏着两种不同的城市生活制度。唐代的长安保留着古老的&ldo;坊市制&rdo;,即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有坊墙相隔离。街道是不准摆摊开店的,要做生意,只能到东西二市中;并实行严格的开闭市制度,&ldo;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rdo;,散市后即关闭市门;而且&ldo;居必求其类&rdo;,官民分居,秩序森然;又有&ldo;夜禁&rdo;之制,城门&ldo;昏而闭,五更而启&rdo;,禁止市民夜行,&ldo;诸犯夜者,笞二十&rdo;。
而在北宋的汴梁,坊墙已不知什么时候被推倒,坊市制瓦解了,人们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ldo;夜禁&rdo;也被突破,&ldo;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rdo;。一种更富有商业气息与市民气味的城市生活方式,正在兴起。今天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长卷,那种繁华气息仍能扑面而来:东京城内外,店铺鳞次栉比,商贩旅人云集,酒楼歌馆遍设,商业广告满街,瓦舍勾栏布于闹市。
今时,有网友ps出来的一组恶搞图片《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画面中,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队如狼似虎的&ldo;城管&rdo;,商贩抱头鼠窜,原来繁花似锦的汴梁街头,立即变得空荡荡,只留下一地狼藉,以及涂在墙壁上的刺眼的&ldo;拆&rdo;字。这组在网上流传甚广的ps图片戏谑地讽刺了一把当前社会的&ldo;城管现象&rdo;,令人拍案叫绝,在会心一笑之余,有心人大概也可以想一想,城市的秩序当如何维持。这个问题不是今日才有,也困扰过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宋代社会。
其实,宋代是有&ldo;城管&rdo;的‐‐当然那时候不叫&ldo;城管&rdo;,叫&ldo;街道司&rdo;。他们的工作是维持城市街道的卫生、整修与日常秩序。《清明上河图》中的护城河平桥处,就画有一个小贩,在路边支了一把遮阳伞,摆了一个小摊子卖西瓜,没有什么&ldo;大盖帽&rdo;来干涉他。不过,如果汴梁的商贩占道经营,严重妨碍了交通,街道司还是要管的。
宋朝也有&ldo;拆迁&rdo;。作为一个具有&ldo;自发成长&rdo;性质的商业城市,拥挤与喧哗似乎是汴梁城与生俱来的性格,因为坊市制所代表的严厉管制已经失效,商业的力量必然引导着人们往热闹的地方汇聚,竞相开设商铺、侵占街道,各种&ldo;违章建筑&rdo;层出无穷,在当时,这叫做&ldo;侵街&rdo;。因为侵街严重,以致&ldo;坊无广巷,市不通骑&rdo;。
面对商业城市发育初期的秩序混乱,宋政府专门设立&ldo;街道司&rdo;,介入对城市秩序的维护,乃至动用强制手段拆除侵街的建筑物,都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北宋汴梁的拆迁记录在文献资料中并不鲜见。比如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ldo;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rdo;。
根据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总结出北宋政府&ldo;搞拆迁&rdo;的几个特点,这对今日的城市治理也不无启示。
首先,对侵街的权贵并不姑息。权贵掌握着权力资源,是北宋初期率先侵街的一批人,比如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七月,八作使(相当于城建局局长)段仁诲在家门前修筑了一道垣墙,侵占景阳门街,宋太宗大怒,&ldo;令毁之,仁诲决杖(处以杖刑)&rdo;。咸平五年(1002年)二月,因为&ldo;京城衢巷狭隘&rdo;,宋真宗诏令谢德权&ldo;广之&rdo;,即负责拆迁工程。谢德权&ldo;先毁贵要邸舍&rdo;,以致&ldo;群议纷然&rdo;,连皇帝都顶不住了,下诏叫停,谢德权却坚决不从,说:&ldo;今沮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租金)耳,非有它也,臣死不敢奉诏。&rdo;碰上这种牛脾气,宋真宗也拿他没办法,只能&ldo;从之&rdo;。于是谢德权将权贵的侵街邸舍一概拆除,然后恢复&ldo;禁鼓昏晓之制&rdo;。禁鼓,即街鼓,是从前坊市制的配套设施,昏晓各敲响一次,提示坊墙城门的闭启时刻。其次,对侵街的升斗小民,宋政府一般能够考虑到他们维生不易,而顾全他们的生计。如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ldo;开封府请撤民舍侵街陌者,上以劳扰不许&rdo;。又如元祐五年(1090年),给事中范祖禹上书宋哲宗,说,虽然&ldo;百姓多侵街盖屋,毁之不敢有怨&rdo;,但&ldo;有司毁拆屋舍太过,居民不无失所&rdo;,所以,他要求皇帝下旨,&ldo;除大段窄隘处量加撤去外,无令过当拆屋&rdo;。
为适应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ldo;表木&rdo;,作为禁止&ldo;侵街&rdo;的红线,红线之内,允许设摊、开店,但不得侵出红线之外。我们现在看《清明上河图》,在虹桥两头,就树立有四根&ldo;表木&rdo;,桥上两边,小商贩开设的摊位,都在&ldo;表木&rdo;的连线之内,中间留出通行的过道。这样,既照顾了商贩的生计,也不致妨碍了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