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香港人和内地人文化差异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永玉已在写自传。据说才写到四岁,已经写了二十多万字。那真是工笔了。比我的素描一定详尽得多。相形之下,我的恐怕只能是隔靴搔痒。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美国加州

陆铿

统战高手费彝民【1】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打败中国国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共产党人中,掌握统战法宝最好的,莫过于周恩来。

费彝民,在我所认识的左派人物中,也是一位统战高手。虽然他的本职是香港《大公报》社长,但经过四十年在港的奋斗与经营,一般人都视他为中国大陆在香港的最高层代表,连各国总领事到港,也要拜他的“码头”。在鬼佬眼中,他显然比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梁威林、王匡要高一级。事实上他后来做到了人大常委,而且是北京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与曾任海关总署署长、老牌情报官员孔原地位相同。

一九七六年,中共决定把大陆控制下的国民党人,文官县长以上,武官团长以上,全部释放,愿意去台湾的可以去台湾。我因曾任国民党南京《中央日报》副总编辑,中共比照《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级别,按副部级落实政策,最后由邓小平批准经港赴美。但规定在香港要有人保证我的生活。他们的说法是:“如果流落街头,影响不好。”我就来一个左右开弓,提出由我敬重的香港《大公报》社和《新闻天地社》,分别找费彝民和卜少夫、黄锦玲担保。当时,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的人告诉我说:“你和这些人已经分别了近三十年了,他们还会认识你吗?”我说:“我相信朋友的友情。”结果,两边都来了回电,愿意保证在香港的食宿。老费的电报中还用了“欢迎早日命驾来港”。共产党搞统战的人看了都表示奇怪,曾有两位问我:“你们是什么关系?”“朋友,朋友关系。”看来,有人对这一点是搞不通的:为什么经过天翻地覆的变化,友谊仍在。

我和费彝民是抗战胜利的一九四六年相识的。当时,我在南京《中央日报》任职,到上海去看望新闻界旧识《新闻报》(当时中国销路最大的报)总编辑赵敏恒和《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他们两位和我都情兼师友,费彝民兄时任《大公报》副经理(经理为王芸生同辈的李子宽),经赵、王两位介绍就认识了。费入新闻界之初任职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中国分社编辑,后被胡政之吸收进了《大公报》。抗日战争爆发,《大公报》内撤重庆,留了一部分机器在上海,费决定不向后方撤,顺便接受了看守印刷机器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度被抓进日本宪兵队,后经朋友保出,胜利后凭借这段历史,由《大公报》出面推介,获得了胜利奖章。加上他的长袖善舞,可以在上海商场上为《大公报》调头寸,及时解决财务方面的临时周转。而且,他有一个特点,报社同事任何人向经理部预支薪金时,他不仅有求必应,而且照借之后,总是问:“够不够?”因此,上上下下提到这位副经理,都伸大拇指说:“好样的!”

我们在上海认识不久,老费就跑到南京看我,那正是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召集前夕,真正是冠盖云集,当时,我除任《中央日报》副总编辑,还兼国民大会新闻组副组长,负责新闻发布工作。费因抗战时期一直生活在沦陷区,所以京中要人都不认识,于是由我为他穿针引线,陪着他作突击拜访。先后拜访了于右任、邵力子、张治中、王世杰、张历生、雷震、洪兰友、陈芷町诸位政要。于先生最爱才,加上与张季鸾先生有旧,对费表示亲切,还留他共进午餐,大嚼硬壳馒头。老费虽然吃不惯,但仍赞不绝口,说比山珍海味都好,于先生听了也很高兴。

陈芷町,风流天下闻,时任总统府政务局长,写得一手王羲之,画得一手好竹子,尤喜接近漂亮姑娘。与费彝民略事交谈,便提议到南京夫子庙一醉。费为了表示礼貌,坚持作东,并依陈意请秦淮河名花胡良玉陪酒。在座者除陈、费外,还有孔昭恺,周榆瑞和我。费与胡同为吴人,相见恨晚,脉脉含情。因陈芷町闹酒,胡见费酒力不胜,主动代饮,且持酒反攻,陈乃连连称赞费艳福不浅,得美人呵护,羡煞人也。终席前,高声背诵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最后以“春宵一刻值千金”句赠费而别。费翌日离京,登上火车前,尚以此行能结识陈芷町为快。

一九四七年十月,中美上海——旧金山航线开航。中国新闻界组织代表团赴美,费以《大公报》经理身份参加,我则以南京《中央日报》代总编辑身份前往,我们两个更是形影不离。到纽约后,我在欧洲结识的中国驻教廷公使谢寿康(后升任大使)欢迎我去纽约第五大道一个高级文艺沙龙小坐,我约费同住。第二次大战前,西方上流社会均以操法语为高贵;二次大战后,情况有所改变,英语占了上风。没有想到在第五大道这个沙龙里对话仍以法语为重。这一下老费就大展其语言天才了。其法文运用之纯熟,使曾以法文写《李香君》一剧而被选为比利时皇家学院院士的谢寿康博士也表示佩服,女主人更用最美的词句赞美,临行时还送了费一吻。因此,当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二日法国政府在港授费以“骑士荣誉勋章”,他的法语受到举座称赞时,对我来说,三十四年前就已经领教过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