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元霸定下了方略,参谋部和师部一起,开始完善整个作战计划。
这次作战可能面对的是始毕可汗的十万大军,所以虽然李元霸一直都无所谓,没什么压力给大家,可是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打过这么大规模的战役,他们都很紧张。
军中也弥漫着紧张的情绪,大家训练的时候都忍不住的加大了强度,生怕一不小心被突厥人打败了,那么之前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
这个时候,送走了崔氏姐妹的刘妮儿,带来了李元霸等待许久的文工团。
没办法,这个年代你跟大头兵们讲什么家国情怀都太早,国家的概念还没出现呢,国家还不如里正、族长的话管用,前者管着税收,后者管着道德伦理。
可是,如果一支军队,没有荣誉感,没有使命感,那么这支军队注定就是少爷兵,只能打顺风战。
跟众人讨论许久,李元霸决定树立起自己的个人形象,一方面他本身的武力值绝对是可以轻易赢得普通士兵的认可,冷兵器年代,个人勇武就是安全的保证,说有人都希望跟随猛将作战。
另外所有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均有他一手规划,别人不懂也不会得到体系的认可,只有李元霸在政商军界有一言九鼎的权威。
最后,别人看不懂天下大势,李元霸却清楚的很,与李家进行切割,是早晚的事情。
那么,效忠李元霸,成为了这只军队的使命,将效忠他与士兵的切身利益捆绑在一起,无论是升职加薪,还是福利分配,全都与此挂钩。
而且开始编撰各种诗歌、语录,作为忠诚度的考核标准教材。
另外还安排了指导员,下放到联队,确保掌握全军的思想工作,紧抓不放。
军中的蹴鞠联赛,更是以李元霸的名义命名。
而文工团,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主要是话剧、歌舞表演,特别是话剧,那个年代的戏曲大部分都是文人墨客所写,很多当兵的根本看不懂,只能看看热闹,但话剧不同,台词都是对白,而且在舞台上,还加了弹簧扩音器,让声音可以传得很远,是军中最受欢迎的表演。
文工团主要是从军属中选的孩子,有男有女,都是十七八岁的壮劳力。
可是给的薪水和福利,都不比正式的士兵差,而且他们也享受军队的军衔制度,保证能够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晋升。
至于导演和教练之类的,基本上都是刘妮儿半捆半诱惑,从人家的梨园行当里挖来的师傅。
这些师傅先经过李元霸的指导,所谓指导其实就是回忆前世看过的话剧,想想那些表演所需要的一些要素,然后由师傅来重新包装,形成相关的经验,再加上不断的演出调整,逐渐总结出来的。
而剧本,这其实是个老大难,不过好在不是自由创作,而且军中巡演一遍需要十天半个月,还要一段时间的排练,所以催更不是很急,刘妮儿给安排了几个懂写字的热帮李元霸捉刀。
写着写着,有几个的文笔白话的厉害,加上现在大隋也没什么正经出身机会,就索性再也不去看什么春秋孔孟了,专心的给李元霸做起了抢手。
但剧本这玩意实在是需求量不大,李元霸一拍脑袋,就弄出了报纸。
因为只是在娄烦和军政府发行,加上识字的人不多,每天就是两千来份,成本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