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君说完,静静地看着我。我吸了口气,将他心里的牵绊更加透彻地说了一遍,让他顿生知己的感觉,同时我也从他脸上看到了一丝恐惧和无力感。谁能对抗这么庞大的势力呢?这不就是助君人者得天下的民心么?只是这种民心并非人人都能承受得了罢了。
“狐某冒昧请问公子,”我抬手作礼道,“公子以北地为基业,为何又和南方豪族结盟?”诚如刚才分析的,如果安阳君真的篡位成功,怎么调和南北势力的矛盾?这个关键问题不解决,赵国依旧面临下一次政变。
“南方豪族不满君父久矣。”安阳君道。
赵雍的确挺招人恨。以世族的立场上看,光是换衣服行胡俗并非不能接受。真正不能接受的是“骑射”。在骑射立军的理念之下,大量的楼烦人、林胡人、乃至匈奴人都进入了赵国军队。这些人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又有后天的政策优势,很快就成为了基层军官,大大冲击了世族对军队的掌控。世族子弟再也不能进入军队就成为将领,靠着自己的姓氏招摇过市了。
这些事赵雍当然很清楚,但是他无所谓。诚如他说的,十万甲士在手,谁能拿他怎么样?这点上,安阳君反倒要比他爹更谨慎,若是真的做了赵国国君,肯定不会如赵雍那样穷兵黩武。
“南方豪族,包括宗室,都不能信任。”我对安阳君道。
安阳君点头道:“但是要想兴兵也不容易。”那是当然,大军举旗之日,粮草辎重就得筹备妥当,以北地苦寒,要想独立支撑这么一场大战是很困难的。安阳君乐毅都以奇袭为上佳,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我叹了口气,好像看到了一个死结。
如果安阳君不造反就会被北地势力抛弃,赵国陷入南北分裂,赵雍只能再次起兵北伐。而且北伐不会成功,因为谁都不可能将北地豪族全部族灭,将异族全部屠戮,更重要的是北伐之后又造就了一批军功贵族,他们的封地也只能是在北方。
安阳君如果要造反,大军压境难度太高。要想奇袭得手,只有跟靠不住的南方贵族合作。而现在南方贵族借刀杀人的阴谋已经昭然天下,却成了一副合作与否由不得你的态势。
“其实主父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我道。
“哦?愿闻其详。”安阳君有些激动。
风起沙丘第55章第五十三章安阳君(三)
“主父想伐秦。”
赵雍的确跟我聊过伐秦的事,不过他没说过为什么要伐秦。在我看来,赵雍想打仗纯粹是个人爱好,并不会想那么深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帮他脸上贴点金。
说起来伐秦也的确是个好主意。第一,秦国已经惹得天怒人怨,打它很容易找到大义。第二,我们有河东土地在秦国人手里,就如刺入赵国的木刺,总得拔掉。第三,能够将北地积聚的那股“气”发泄掉,缓解国内矛盾。
问题就是,未必打得过秦国。
尤其现在秦国新败,再动手很容易造成秦人举国动员,进入“哀兵”状态。孙子说,哀兵必胜。当初我花了那么多口舌分析了秦赵各自的优势劣势,并非唬弄他。
“那就伐秦吧!”安阳君眼睛一亮。
我在抛出伐秦论的时候就已经料到了安阳君的反应。伐秦不是不可以,但不是现在。没有一战而胜的把握,何必盲动呢?
“乐某有一二浅见,还请见教。”久久没有说话的乐毅开口了。
我和安阳君都郑重地看着乐毅。
“伐秦无论军事胜败如何,都可以解当前的困局。”乐毅道。
我听了眉头一跳,果然不愧是千古名将,被诸葛亮推崇的高人。这么简单一句话,已经点透了我们的战略目的。胜,固然可以缓解国内矛盾;败,一样可以让聚集起来的乱势发泄出去。
不过……“乐子此言某不敢苟同。”我摇头道,“若是伐秦失败,固然可以缓一时局势,但是得不偿失。”
天下战国最重要的是什么?人口!没有人口就没有兵员农夫,没有兵员农夫就无法耕战,不能耕战就只有被人灭国。
用有限的人口去做这样的交易,我觉得很不值得,甚至是饮鸩止渴。
“昔者吴越之战,”乐毅道,“勾践举国奉夫差,自身为奴,终究能够复国制霸。我们伐秦,就算败了也不至于如越国一般亡国,却能换取时日,解决豪族。”
安阳君听了默默点头。
“乐子不争一城一地,不论一日之胜败,实为兵家至理。”我道,“不过,眼下的局势,无论我们伐秦与否,安阳君都不能参加沙丘大朝。”
安阳君苦笑:“那就只能被视作叛逆了。”
乐毅劝道:“公子可以回去之后称病不出,潜回北地,沙丘事由毅代行。”
安阳君看了看我,点了点头。
送两人出门的时候,我发现乐毅的脚步轻快了些,他因劝服安阳君感到满意。安阳君却步履沉重,看来心中依旧还在纠结。送他们上车之后,安阳君府上执事很快就送来了邯郸宅邸的钥匙和文契,带人过去交接。
我把这事交给了小佳,坐在书房里等小翼回来,只觉得一时烦躁,连书都看不进去。
现在沙丘格局已经近乎明朗,但是要想破局却又不清楚对方的底牌。乐毅在沙丘起事,成则赵国十数年不乱,若是败了就立马面临内战的危险。身为一个赵国人,我不希望看到这种无意义的内战。要想解决内部资源争夺的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