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歪歪嘴,说道“要不你去为我考好了,你的文章可比我写的好得多。”
许贯忠连忙摇手道“主公啊,这大比的最后可是要入宫比试的,这宫中还有谁认不得主公啊?”
这倒也是。
姜德吐了口气,得,考就考吧,不过还是得提前准备一下,姜德知道自己的水平,放了太多心思在别的事情上,恩科虽然在此时也并没有明代那么受到歧视,但终究不是正途。
“主公啊,我看可以在琼楼特设一文曲宴,召集已到京城的那些文人士子相会,也许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人才。”许贯忠提出了个想法,姜德一听就觉得不错,天翔学院虽然也在不断培养出一些学子来补充姜德手中文人的空白,但人才,谁会嫌弃多啊?
姜德说道“好,那就定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在琼楼办文曲宴,只要是来京城赶考之人,都可以免费入内吃喝!如已有进士功名者,也可同理入内!”
琼楼要开文曲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而且还有传言流出,到时候文曲宴会有贵人出题考较众人,为首则可得千金,俗话说穷文富武,来东京赶考的人当中还真的有很多贫寒子弟,这些人平日路过琼楼也只能感叹几声,不敢入内,今日有了这个机会,自然是呼朋唤友的准备前来,而一些已经当了官的文士们,一边想借此机会看看后起之秀,一边也暗暗猜测到了那贵人到底是什么人。一时间,文曲宴成为了汴梁城里的大事了。
赵佶也在宫中得到消息,他笑着对旁边和他一起画画的蔡京说道“我说太师啊,你家这个小郎君,还真的有趣,如此盛会,我等不可不去啊。”
“官家,定王等人到了。”梁师成入内对赵佶说道。
赵佶哦了一声,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男孩走了进来,他们最大的也就是赵桓,此时才十五岁,最小的,才刚刚开始学习写字读书,再小的,也就不在这里了,因为没有什么考较的必要。
赵佶看着这么多的孩子,心中欣喜,对蔡京笑道“太师啊,你看,我其他的也许比不上历代先皇,但在子嗣上,却是当真第一了。”
蔡京叹道“这却是因为官家乃是天人下凡,故而才有如此多的子嗣啊。”
赵佶点点头,赞道“此言有理,自古皇帝便身负天下运气,故而子嗣往往不旺,唯有大运在身者方可子嗣兴盛啊。”
说着,二人就开始鬼力怪神的一阵乱侃,说的下面的十几个皇子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为首的赵桓,更是对蔡京感到极为厌恶,他可是读过书的,知道自古以来和皇帝进言鬼神的,必定都是奸臣,但他更加明白自己现在的身份,他现在连个太子都不是,而蔡京却是赵佶眼中的肱骨之臣,如果自己展现出不满,恐怕太子之位就和自己越来越远了。
赵佶和蔡京聊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对众人说道“诸位皇儿,近日在琼楼要开一场文曲会,届时将有无数文人士子参会,我便想到了你们的功课,今日便来检验你们一二,定王,你最大,你先来吧。”
赵桓拱手上前,赵佶问道“你今年已经十五,平日里读书也算用功,我起个头,你继续背,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开始吧。”
赵桓一听,顿时感觉脑袋一木,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来,赵佶顿时脸沉了下去,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爹爹,我背的对吗?”一个如玉少年走出来,笑着对赵佶说道,看的赵佶是喜不胜收,连连道“一字不差,倒背如流啊,楷哥果为吾儿,定王,你要多多学习才是,一本《道德经》都背不出来,日后能做什么大事?”
赵桓低着头,应了一声,看着旁边一脸得意的赵楷,心中愤恨,可想而知了。
赵佶又根据皇子们的年纪大小,选取了一些文章让他们背诵,自然有的好,有的坏,赵佶最后说道“过几日文曲宴,定王、楷哥,你们二人和我同去。”
“我也要去!”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从外面响起,一个玉琢娃娃一般的宫娥闯了进来,一把跳到了赵佶的身上说道“爹爹,孩儿也要去嘛,你带孩儿去玩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