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臣子以前一直就在板上学校教书,和村子里面的人都很熟悉,村里的人都很尊重他。加之山区小村没有教员,孩子们不能不上学,处于多方面的原因,臣子便第二次去板上村当了教员。
学校里有一个学生叫焦狗子,开学的第二天,焦狗子的奶奶就找到学校。他见到臣子以后恳切地说道:&ldo;薛师傅(老师),我娃的名字太不好听,学生们都笑话他,你就给我娃另起个名字吧。&rdo;
&ldo;你们为什么给孩子取这么一个名字?&rdo;臣子问道。
&ldo;他小时候经常害病,家里人胡叫哩,麻烦你给我孙子另起一个好点的名子&rdo;。老太太祈求道。
&ldo;好吧。&rdo;臣子答应道。他想了一会儿便对老太太说道:&ldo;就给你孙子叫焦克安吧。克即克复,能够恢复的意思;安即平安,安,定也。安稳、安定、安全之意。您说行吗?&rdo;
&ldo;好!好!还是先生能行!就叫他焦克安吧。&rdo;
第三天,学生到齐了。板上村的学校里总共只有七个学生,学生年龄大小差别也很大,其中有三个学生年龄大,最大的一个叫高收财,十五岁。另外两个一个叫魏有林,一个叫段中计,都是十四岁。臣子这个教员当时也才只有十九虚岁。由于年龄相仿,加之臣子对学生特别关心,师生之间关系处的很不错,这样,他在板上学校就干的得心应手,也心情舒畅。
由于学生少,教学的任务并不重,有足够的自学时间,这对孜孜不倦的臣子来讲,的确是个很好的机会。他一方面教学生,一方面坚持自己学习,文化程度不断的提高。
一九四八年寒假期间,臣子利用假期到长旺表兄那里去了一躺。这天,板上学校的那三个大点的学生,用骡子驮了二百零八斤小麦,担了两担柴来到了西侯度,将这些东西送到了老师的家里。二百零八斤麦子是臣子教学期间的学课,那两担柴是这三个学生自己在山上打的。韩三倩看着脸上已经冒出汗水的三个学生,心里很受感动,她热情地招待儿子的学生到家里吃饭。
三个学生因为没有见到老师,吃罢饭便向老师的家人告辞回去了。
晚上臣子从长旺回来了,妈妈告诉他:&ldo;晌午板上来了三个学生,他们是给你送学课来了,送来二百零八斤小麦,还有两担柴。怎么学课里面还有柴?&rdo;臣子看着院子里放着的两担柴,知道这是学生们从山上自己砍回来的,便对母亲说道:&ldo;应该给我的是二百零八斤小麦,这两坦柴是这几个学生们自己上山砍的,难得他们这么好。&rdo;臣子说罢,两眼看暑眼前的这两坦柴,自语了一句:&ldo;这么远的路他们挑两担柴太费劲了!&rdo;说罢眼晴竟有点潮湿了。当臣孑家东隔壁的薛进森到臣子家知道这个倩况后也说:&ldo;坡上的人就是老实丶厚道,臣子呀!你也应在那里好好的干,把人家的娃娃教好&rdo;。 坡上,是西侯度村对中条根子一带的那些村子的一种叫法。
这两担柴感动了臣子,也鼓舞和激励了这位年轻的教员。他暗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好好的把人家的娃娃教好。
春节过后,没有等板上村的学东来叫,臣子就去了学校。第二年,他继续在板上村当教员。
离家出走[本章字数:3022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709:04:050]
016 离家出走
一九四九年的四丶五月间,臣子在山西日报、临汾日报和太行报上看到了好多招生广告,太原、临汾、运城等地的各种学校都开始招生了。那些招生广告上,有的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的要求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或者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凡具备上述条件的农村青年都可以报名,待遇是公费。他看了这些广告后马上勾起了他继续学习深造的欲望,心里便动了继续上学的念头。臣子一直就爱上学,尤其是教书之后,总觉得自己的文化程度太低,需要再上学继续提高。因为家里穷,自费的学校上不起,现在有了公费学校,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他心里就想冒充一下相当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去报名上学。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他便决定到运城去一趟,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去上学深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去运城上学势必就要离开板上学校,自己如果走了谁来教这些孩子?臣子心里很犯难,好几天都下不了决心。
也是凑巧,就在臣子正犯难的时候,凹里村的秦志忍到板上学校来看臣子。秦志忍和薛廷臣在匼河高小上学期间是同学,这些天在家里没事,就专程来板上看他的老同学来了。
老同学相见,都非常高兴,相互问候之后,臣子便将到运城考学的想法对秦志忍讲了。
&ldo;我知道你爱上学,这个机会的确很难得,你就去吧。&rdo; 秦志忍听了以后表示赞成。
可我现在离不开呀,板上学校只有我一个代课老师,如果自己离开了板上学校,这些孩子咋办?
&ldo;倒也是,这个地方没有公派教员,能教书的人又不多,你走了这里肯定一时半会儿没有老师,这些孩子只能放假了。&rdo; 秦志忍也在替臣子着急。
&ldo;不如这样吧,你在家里闲着也没事,你就来这里替我教学(全学)吧。&rdo;臣子看了看秦志忍突然想出一个好主意,便对秦志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