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特别委员会作为整个项目的推进的最高管理机构,监管机构。
李星在其中具有较大话语权,虽然不是一言堂,但是也差不多可以利用建议权,否决权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其管理制度,管理使用的软件,数据信息,人员招聘审核,员工KPI制定和考核,向上的建议等方方面面,李星都可以参与和决策。
这个委员会完全信息化,所以李星很容易通过他给出来的智能管理软件一定程度掌控委员会。
李星的智能管理软件在星辰航天提升了公司50%以上的效率,在某些高层才知道的小圈子打响了名声。
也有部分追求效率,追求战斗力的国企来找李星定制他们公司需要的智能管理软件。
李星让小凡在他制作的软件基础上根据定制需求改一改,交付给国企。
普遍的反馈都是效率提升明显,各环节的数据更准确,透明,有效,当然没有小凡亲自参与管理,使用这些软件的是人,就肯定还是存在纰漏。
智能管理软件的强大有目共睹,在国企央企中的扩散速度正呈现加速之势。
总体上来讲,委员会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两种模式,一种是加入以地区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社,大型农场。
这样和农业合作社签订制式合同,相当于把地租给合作社或者农场,收益的预期比较稳定,不会有太大起伏。
第二种是自己花钱购买这套无人化农业生产系统,当然购买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自己花钱,那就不受任何约束,想种什么种什么,想卖给谁卖给谁。
第二种是没有钱购买,将粮食指定卖给委员会旗下的粮食公司,价格根据信息平台的实时数据来,委员会不做中间商吸血,而且不用考虑销售渠道。
第二种虽然名义免费,但是种植的农作物,售卖都比较受限,而且价格随市场波动,收益有高有低。
其实价格高低波动也有限,因为整个项目推进完成后,全国所有农业生产都数据化后,种植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的。
除非遭遇极其难以弥补的天灾,否则市面上很难出现某种产品产量缺口极大,造成卖方市场,从而涨价卖高价。
同时合理的规划也不会使某种产品种植得太多,导致根本卖不出价格,有时候甚至得烂在地里,因为卖到市场的钱还不足以支付收购运的钱。
而且信息平台的数据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公布给所有人,包括消费者,让消费者和农民信息对称,从而建立彼此的信任。
那就更难通过农业赚大钱了,当然无人化农业生产推广后,种地不再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了。
李星让小凡投入智能机械的设计,以及制造生产线的设计中了。
整个无人化智能化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李星都搞得七七八八了。
智能设备包括无人驾驶农机,耕作、播种、施肥、除草、收割、采摘一体化的智能拖拉机,当然也存在各个环节独自使用的农机,因为不是所有地形,所有农作物都可以一个农机搞定。
其中规模最庞大,最复杂的是收割和采摘智能农机,比如采摘橘子,蜂群无人机被改造为飞天蜘蛛。
无人机下面的8根脚,用来抓住果子,然后一旋转,刀片割开果柄,然后无人机抓着果子放到指定位置,再飞回去采摘下一个。
而且无人机会自动扫描果子形状,大小,成熟程度,表皮是否好看等等数据,然后自动分类放到精品,普通,次品,大果,小果等等位置。
一个收割果子的平台就有几千架到一万架飞天蜘蛛,整个采摘速度非常快。
一键启动采摘,自动采摘,自动分类,装箱,然后自动运输的农机运输到指定存储位置,等着收购商来拉到市场。
除草也是过去很难机械化自动化的环节,大多数都采取喷洒农药,农药残留也是一直以来消费者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智能化除草农机,直接小型化,像虫子一样奔跑在地里,有的采取刀割方式,有的采取在杂草根本精准注入农药,还有水田专用版。
水田专用除草农机目前只立了种植水稻的水田除草农机设计计划,其他的都还有待考察。
有小凡的帮助,即使根据不同农作物差异化设计,也不慢,改几个关键的参数,小凡自动改进设计。
精准农业技术,利用无人机进行地面监测,获取作物生长状态、土壤条件等信息,以优化管理决策。
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设备之间的集群式AI控制系统,和信息平台。
自动化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预报自动调节灌溉量,确保作物在最佳状态下生长。
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除了软件正常的各种系统,就是无人智能农机、无人机、自动灌溉系统、半自动化维护维修机器人。
半自动化维护维修机器人能处理比较简单的损坏场景,复杂场景需要人远程操控解决,以后也会逐步学习优化,提高自动化程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委员会前期的工作都还不面向真正的农业生产者,都是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也要花一两年的时间,这个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几亿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