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着茶林,绿色的叶片上跳跃着金色的光点,在采茶人的手指下忽上忽下,淡淡的绿色芽尖里带着一点点娇黄,才摇曳两下,便已经被采撷下来,落到竹筐里。
雨前茶已经摘过了,现在茶山里是开采第三茬,毛尖自然不能做,细茶还能勉强对付。
采茶人背着竹篓子,穿梭在低矮的茶树间,一双手就像纷飞的蝴蝶,一眨眼的功夫,一棵树上的芽尖已经去了一层,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
一个戴着草帽的女人转过脸来,和身边的同伴说话,言语间有抑制不住的兴奋:“听说老杨家要给那抱过来养的丫头做百日酒哩!”
“真的假的?”同伴不敢相信:“百日酒?咱们村里都没人做这席面了吧?”
这百日酒是一种习俗,新生的娃儿满一百天的时候,做父母的遍邀亲友来庆贺,主人家准备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客人走的时候还要打发红鸡蛋和面饼,表示喜庆吉祥。
这些年日子过得紧巴,自己吃的口粮都不够,哪还有闲钱来做什么百日酒,湖泉村还是四年之前大队书记为他的长孙做过一次,到现在大家还记得那场面。
“地坪里摆了十来张方桌,厨房那边开的是露天灶台,烧火的都有三四个,要不是忙不过来!”采茶的人一边摘着茶叶,口里可没闲着:“那桌子上有三个大碗,粉丝浇的肉末,鸡汤里煨着冬笋片,还有一条整鱼!其余的配菜都是用油炒的,货真价实,不是用肥肉搽锅底,吃完回去一抹嘴一手油,赶紧到自家锅底擦擦,等着晚上煮菜的时候派得上用场。”
乡村里难得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这五年前的事情,到现在都还还在津津乐道。
“过两天老杨家的百日酒,不知道会有些什么好吃的?他们家两个吃商品粮的,想来不会比书记家的酒席差。”
“可不是么,我们家这两天正犯愁哩,一是不晓得要送点什么才好,另外……”摘茶的手停了下来,苦笑一声:“不知道带哪个孙子去喝酒,家里几个媳妇都吵翻了天。”
四月本来是阴雨连绵的季节,可十五那日,白天还是阴雨连绵,到了傍晚却莫名其妙出了太阳,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将西方的天空染亮。杨国平坐在地坪抬头看了看天色,心里头舒畅:“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明天可是个好天气。”
果然,第二天一早起来,晨光微熹,轻烟绕树,一轮红日渐渐的从山涧跃出,很快就爬过了树梢,挪到了东方的天空。
杨家一早就忙了起来,杨树生和两个弟弟一起挑了砖头在自己地坪靠近厨房那一角砌了个临时的灶台,廖小梅拿了一个大盆坐在厨房门口,用烧开的热水洗借过来的碗筷。刘玲玲和熊芬带了几个小娃子到处借方桌和条凳,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桌子凳子全部摆好擦干净。
杨国平和王月芽抱着唐美红坐在堂屋里头,两人瞅着怀里的小婴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唐美红今天穿了一件崭新的衣裳,淡蓝的底色,上头绣着一朵花,衣裳外头还套了个小围嘴,上边绣了几个字:快快成长。她穿着刘玲玲给她做的软底鞋子,鞋子里头还露出了一双小小的白袜子,裹着肉乎乎的脚踝,看上去很是可爱。
“哟,你们家小六这一打扮,跟城里的娃儿一样哩。”
到了十一点半钟,生产队收工,村民们洗了洗脚上的泥巴就朝杨国平家走了过来,看到王月芽怀里的唐美红,个个都惊叹不已:“哪有这样好看的小娃儿哩,你看她那眼睛又大又亮,而且看着很懂事一样,完全不像只有三个多月嘛。”
“可不是吗。”王月芽很得意的将唐美红举起来给众人看:“我们家小六可聪明着呐,她平常安安静静的,要吃了要拉了就会哭几声,我们就晓得给她去弄了。”
“咋这样聪明哩!”
众人围在王月芽身边,低头看着安安静静呆着的唐美红,只觉得这小女娃儿真是生得好看,大眼小嘴,鼻子翘翘,睫毛弯弯,跟画里头走出来的一样。
老杨家今天的伙食也不错,每个桌子上上了八个菜碗,见着肉的荤菜有四样,另外还有三色素菜和一大碗汤。不管荤菜素菜,碗里都能见着油星子,不少人拿了筷子在汤里蘸,放到嘴里舔了又舔,只觉口里满满都是香味,肚子吃得饱饱。
正在吃得高兴的时候,杨树生端了一个菜碗出来,里头蒸了一条小小的泥鳅,廖小梅从王月芽怀里接过唐美红,和杨树生并肩站在堂屋门口。王月芽冲着地坪里吃得正香的村民们道了一句谢:“多谢乡邻亲友看得起我们老杨家,今天百忙里抽出时间来喝我们家小六的百日酒!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小六,她是我家树生和媳妇小梅的女儿,大名叫杨宁馨,小名就是小六,以后请大家多多关照,千万别在她面前提起是我们抱来养的,她就是我的亲孙女儿,是树生和小梅的亲女儿!。”
唐美红眼睛一转,以后她就叫杨宁馨了?这个名字比原来那个好听多了,唐美红,这名字听着就觉得土气。
“老杨家的,你们也实在太客气了!你放心,我们肯定不会和小六说她的身世,就当她是在咱们村里生的!”众人拿起筷子敲了敲饭碗,顿时地坪里响成一片,十分热闹。
王月芽笑眯眯的拿了一双筷子,在碗里点了点鱼汤,送到了杨宁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