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也很爱孩子。他是有名的&ldo;孩子头&rdo;。他有一整套哄孩子的&ldo;技术&rdo;。正当彭海、彭荔号啕大哭的时候,他做一个鬼脸,很快就使孩子破涕为笑。彭加木什么时候在家,家里就充满笑声。
在科学院建造新宿舍之后,彭加木乔迁了。他住的是三层的小楼房,第一层住两家,第二层是一家,彭加木住在第三层。他的新居很舒适,有好几个小房间‐‐孩子们有他们的小天地,他也有自己看书、写作的地方。
彭加木的小家庭是幸福的,充满欢乐。然而,他却下了很大的决心,跳出小家庭,离开上海舒坦的生活。他的心不在&ldo;小夫小妻小家庭,书桌台灯穿衣镜&rdo;,他的心在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报名到边疆工作,彭加木说出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北京、上海都是乐园,我也很爱这样的乐园。但是祖国这么大,难道只有这两个乐园就够了吗?如果要把祖国各地都建设成乐园,我们青年人不去,让谁去呢?……我刚三十出头,浑身是劲,虽然边疆的生活艰苦一些,但是,这正是要我们青年去奋斗建设的地方。当我们战胜困难,作出一些成绩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也有人为彭加木惋惜,说他&ldo;吃亏&rdo;了。理由是:彭加木年纪轻轻,精力充沛,他的学业基础扎实,上海的科研条件又好。当时,他已完成关于植酸酶、原肌球朊、原胶原等四篇论文。
彭加木深得他的导师、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应睐的赏识。王应睐曾一再挽留他。
他的另一位老师曹天钦教授也很希望彭加木能留下来。当时,曹天钦正在做大电泳试验,彭加木是他的得力助手:为了表示惋惜之情,曹天钦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叹息&ldo;电泳走子龙&rdo;(子龙即三国名将赵子龙)!
彭加木在一篇文章中,作了这样的答复:
有人说我&ldo;吃亏&rdo;了,我想不存在这个问题。我没有吃亏……我今天做的工作就像耕耘,又像播种,一分耕耘终会得到一分收获的;如果有更多的人参加到科学研究工作中来,肯定比我一个人的力量大,成果也会出得更多,这对党、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有什么吃亏可言呢?如果说吃亏,那么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他们甚至连革命的胜利果实都没有看到,这不是更吃亏了吗?还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负了伤,甚至残废了,他们是否吃亏了呢?当然没有,他们都没有说自己吃亏了。至于我个人,虽然是一个科学研究人员,但我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革命者。在入党的时候,我就向党宣誓:我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利益坚决斗争到底。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里也不存在什么吃亏的问题。
彭加木这些闪闪发光的言语,象征着他的思想逐渐成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愿做铺路石子
叶圣陶先生在1929年,曾写过一篇着名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
这篇童话描写一位雕刻家用巨石雕成古代英雄石像,却把凿下来的碎石在石像下面作为台子。人们向石像恭恭敬敬地鞠躬,石像骄傲起来,看不起垫在下面的小石头。小石头们生气地离开了,石像倒了,也碎成了小石头。人们就用这些小石头铺路。晴和阳光照在新路上,块块石头都露出了笑脸。小石头们都很高兴,赞美自己道:&ldo;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rdo;
叶圣陶先生这篇童话的寓意是很深刻的:石头,与其做那&ldo;空虚&rdo;的石像而出人头地,倒不如作为平凡的铺路石子造福于人类,一点儿也&ldo;不空虚&rdo;。
彭加木非常赞赏铺路石子的风格,他愿一辈子做一颗铺路石子。
1964年,彭加木在上海《新民晚报》上发表《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一文,表达了自己愿意做一辈子铺路石子的心声:
我认为党领导下的一切工作都是革命工作,任何岗位都是重要的、光荣的岗位。像建筑工人,自己住的常常是简陋的工棚,等到新房子盖好,他们却又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又像筑路工人,他们铺好路,自己却不再走这条路。我想建筑工人、筑路工人能够默默无闻地做一些专门利人的工作,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些科学组织工作,起一些桥梁作用呢?我想愿作一颗铺路石子,让别人踏在自己的背上走过去,也是光荣的。我愿意一辈子作这样的铺路石子。
1956年5月,彭加木告别了工作了七八年之久的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告别了共事多年的老师和同事,告别了温暖可爱的小家庭,踏上了新的征途。
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彭加木风尘仆仆,行程万里。
彭加木先是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的云南生物考察队,来到了西南边疆。
云南,素有&ldo;植物王国&rdo;之称,既有寒带植物,也有热带、亚热带植物。云南的&ldo;云烟&rdo;、洱茶、轴木、红木、楠、榕、紫檀、相思以及热带水果,着称于世。在这个&ldo;植物王国&rdo;中,彭加木结识了云南昆明植物研究工作站的着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蔡希陶指着那浩瀚的森林,对彭加木说,&ldo;这才是你的用武之地!&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