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女友a告诉侦探,受害人的导师b,曾经被受害人打得重伤住院。导师b是最有动机的。
导师b却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并将矛头指向了图书馆管理员c。他声称自己与受害人在天台产生争执时,管理员c在场。直到他离开,c还留在天台。c才有作案时间。
管理员c则说,自己在女友a来找受害人后,就离开了天台。他倒觉得,女友a才是真凶。毕竟将受害人灌醉再推下楼,这样的手段,是体力与受害人相差很悬殊的女性更倾向使用的。
三个嫌疑人在侦探面前,详细地述说着自己一天的经历,来洗刷自己的嫌疑。同时又揭露出受害人与其他人的矛盾,偷偷把嫌疑扣在其他人身上。
“哇!好一出罗生门!”看着这剧情,有选手感叹出声。
其他队友点头应和,道:“不过剧情虽然复杂,但轻云的表现形式,会让观众们觉得特别明朗易懂。”
傅轻云不仅用剧本讲述了一个故事,他还大胆地规划好了舞台表现形式。
所有的剧情,在剧本中,都是通过侦探与三位嫌疑人的对话推进的。
然而在舞台上,仅仅有对话,并不利于观众的理解。
傅轻云的构思,是让每一个讲述者,站在舞台的侧前方,以旁白的形式,一段一段讲述着故事。
而每讲完一段故事,舞台后方,就会有其他选手,将讲述的剧情表演出来。
这样“音画同步”的呈现,不仅保证了观众对这种复杂剧情有着最快速直接的了解,更利于所有选手的发挥。
“我台词好!我觉得我可以作为叙述旁白角色!”
“我想演导师b这个角色,但是我台词薄弱……”
“那正好!你演背景故事里的导师b,我来做旁白叙述。咱们分工明确!”
……
傅轻云的剧本,不出意外地征服了所有人。
大家甚至很快就敲定好了自己的角色,留给傅轻云的,只剩下整个剧本里最重要,也是最难演的侦探。
侦探这个角色,在傅轻云的构思里,是一个类似于“镜头”一样的存在。
他台词不多,也并没有参与进剧情里。
但他需要带领着观众,以他的视角,观察和理解整个剧情。
如果拍摄成电影的话,这个片段,就会变成侦探视角的“一镜到底”。
可是在类似话剧的舞台上,没有导演执掌镜头协助演员,只能由演员自身发挥。
所以这个演员,需要有相当强的气场,能够在瞬间聚集所有人的目光。
傅轻云看着大家留给他的角色,不禁叹了口气。
他是剧本的创作者,对剧情有着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十分明白,侦探这个角色,对目前的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