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回话说:你可要想好,跟父亲,自然是有钱的;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
一个漆黑无月的夜晚,
张爱玲挨着墙一步一步摸到铁门边,
拔出门闩,闪身冲了出去。
。。。。。。不禁想起小时候我父亲带我到飞达咖啡馆去买小蛋糕,叫我自己挑拣,他自己总是买香肠卷。。。。。。哪是我偶尔吃我父亲一只的香肠卷。。。。。张爱玲后来回忆道,那时想必她能理解父亲的心境,并已释怀。
2颠沛流离
张爱玲逃出父亲的张公馆,
住进母亲、姑姑租来的公寓。
她本想用逃离来寻找自尊,
但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更大的难堪。
张爱玲到来后的读书生活费用,
无疑影响了母亲的生活质量,
母亲天天把都是为了你挂在嘴边:
这周没去喝咖啡,都是为了你。
这月没添新衣服,都是为了你。
严重时,母亲会冲着她咆哮,
你简直就是一个害人精!
这些话,让张爱玲难过而愧疚,
觉得自己拖累了母亲。
在母亲觉得张爱玲是个累赘之前,母亲努力想把张爱玲培养成一代名媛,请了一个犹太教师给她补习数学,还亲自教她练习走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告诉她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但很不幸,张爱玲不是这块料。
或许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也有灰心失望。
为了省钱,她在学校吃最便宜的饭菜。
为了省钱,她不坐车走很远的路去补课。
1938年,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
可惜日军侵华的炮火阻断了行程,
张爱玲只好转入香港大学念书。
由于母亲给的生活费用极少,
张爱玲在学校过得相当艰难。
但她学习成绩却是出奇地好,
一位历史老师知道她的境遇后,
自掏腰包送给她800元奖学金。
张爱玲高兴坏了,跑去与母亲分享。
母亲说:你先把钱放我这里。
第二天,她就打牌输掉了这笔钱。
张爱玲知道后,一颗心结了冰:
那是世界上最值钱的钱,
可以支撑我一学期的生活费。
比起钱,更让张爱玲心寒是妈妈不信任她。
张爱玲妈妈临终时,希望她能去见上最后一面。她断然拒绝,毫不留情。让人匪夷所思。真是因为妈妈从前克扣她那点钱,怕不至于。
又有一种说法是张爱玲那时经济十分紧张,连买一张船票的钱都没有,我更愿相信这个推论。直到自传体小说《小团圆》、《雷峰塔》、《易经》相继面世,疑团总算解开。三部小说各抖包袱,一起对读才发现,故事原来是这样的:张爱玲在香港读书时,她妈妈不管她暑假期间的食宿问题。爱玲体恤妈妈生活不易,把手头的800元奖金上交。结果,妈妈转头就把女儿的奖金输在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