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野战军的代表--粟裕(3)
1947年3月9日,陈毅就莱芜战役对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肯定粟裕的战役指挥,认为,&ldo;我华东野战军在最近宿北、鲁南、鲁中三次战役中刚刚创造了一个空前大胜利,就被下一个更大胜利打破了纪录。空前之后又来一个空前,接着还有另一个空前。……这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rdo;。
1947年5月,粟裕创造的战争奇迹孟良崮战役,是其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在此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原华东野战军6纵司令员王必成回忆说:&ldo;这次战役,从调动兵力创造战机,到战役实施的全过程,无一不是按照粟裕同志提出的方案实施的。&rdo;
据《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阵中日记》(1947年5月14日至20日)摘录记载:
五月十四日△(上午情况:七十四师固守。四纵得悉当面敌人后撤模样。)粟令全面出击,十二师由坦埠向南攻马山,十一师攻佛山杨家寨,十师由旧寨沿沙河南攻重沟,东攻岸堤。
△粟令:九纵攻至赵家城子,与一、八纵联系向北打。八纵西占万泉山后,主力北攻。一纵一部占领孟良崮,主力由孟良崮西南向北打。二纵、七纵全责对付桂顽。令六纵下午二时由观上急进界牌垛庄。
△(十五时,九纵二十六师至赵家城子,敌二个团。)粟令派部监视之,主力即速西占孟良崮。八纵占了盘龙山,一部向西,一部包围大平、小平之敌。
△(十八时,八纵二十三师一个团攻万泉山,二个团插向垛庄了。)粟令其打下万泉山后,北攻孟良崮。
△(二十二时,七师苗家区一带敌已南撤河阳,河西敌亦南缩,有集结西援模样,河阳仅留少数敌人。)粟令七师积极动作,吸住敌人,不让西援。
△(二十二时)粟令三纵:十一师南援可能极大,务截断常路及新郯间交通,阻敌南援。
△(二十三时)粟令九纵:一纵已占复浮山、天马山及孟良崮西山地,四纵部队已过汶河南下,八纵部队已抵万泉山,敌已为我包围,退路基本上已截断。九纵应即由现地由东向西攻击,配合一纵由西向东,由西南向东北,四纵由北向南,务于今晚缩小包围圈,明日拂晓前三时发动总攻,以期尽可能于明日上午解决战斗,并要九纵设法与八纵取得联络。
五月十五日△(十二时,八纵王司令报告:主力在万泉山东休息。)粟即令其向芦山攻击。粟令一纵、六纵积极向东北攻击。
△(十二时三十分)粟令八纵向横山芦山,向北打,一纵由大山场以东及北打,现敌大部集中五四○高地,六纵由垛庄向官山、宫山庄、紫家沟攻击,粟并令其继续向东北打。
五月十六日△(十二时)粟令一纵所有机动部队及陶、王纵歼击二十五师,复浮山可放。
△(十三时三十分)粟令八纵解决芦山,九纵孟良崮已占,四纵解决六○○高地,合力打芦山。
△(十五时)粟令陶纵留一部打扫战场,余西去并六纵西去配合一纵,由叶指挥消灭六十五、二十五师,改为包围。
△(十五时十五分)粟令王建安指挥二纵及八纵向南出击八十三师,改成包围。九纵一个师打扫(战场),二个师岸堤休息,为总预备队,七纵仍牵制桂顽。
△(十七时)粟令九纵、四纵打扫战场,肃清残敌,一、六纵仍打二十五师。
△(十八时)粟:停止攻击二十五师、八十三师,续肃七十四师,明午前完成。大碾、孟良崮、芦山以东、善堂庄以北属九纵,线以南属八纵,线以西属四纵。
△(二十四时)粟令:(1)一、四、六纵暂停对二十五师之攻击,二、八纵暂停对八十三师之攻击。均在原地休息,稍向后靠,派出小部队肃清残敌,加强警戒及侦察。(2)一纵以三师即刻向曹庄集结,控制尧山、黄斗顶山。(3)滨海地武向临郯、郯新间攻击,鲁南向临淄及临沂近郊攻击。鲁中配合主力打扫战场。
华东野战军的代表--粟裕(4)
这些原始记录均只有&ldo;粟令&rdo;,而无通常情况下应该常见的&ldo;陈令&rdo;,清楚地展现了粟裕在孟良崮战役中实施战役指挥的全过程。因此,绝非如有人简单地论断:粟裕最多不过是提出方案,有似参谋长一类,实施指挥另有他人。事实表明,从筹划到战役指挥,粟裕是孟良崮战役军事奇迹的主要创造者。
因为筹划及指挥战役必须消耗巨大的脑力、体力,从莱芜战役到孟良崮战役,粟裕的身体日渐消瘦。由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症时常发作,不得不戴着铝制的健脑器工作。他在与国民党军进行智力、毅力搏斗的同时,还要同疾病进行顽强的斗争。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连续几昼夜不休息,血压高达220汞柱。战争是残酷的,三军统帅所付出的精力与体力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绝不似文人想当然的&ldo;谈笑间&rdo;,&ldo;樯橹&rdo;即能&ldo;灰飞烟灭&rdo;。所以,粟裕曾经少有地对人发脾气说:&ldo;仗打不赢,下两手臭棋有什么用。&rdo;
在华东野战军这个特殊的指挥体制中,司令员不负责战役指挥,却有人事权等权力,副司令员本是副手,起协助作用,却拥有独立的战役指挥权。因而,指挥部成员之间协奏的音符也不总是十分和谐的。1947年7月,在粟裕的战役指挥下连战皆捷的华东野战军,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奉中央严令,进行了&ldo;七月分兵&rdo;。此时,粟裕认为&ldo;内线歼敌的条件还是存在的&rdo;,而大量地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正是对友军最好的战略支援。《传檄到中原》记载:&ldo;在山东时,他俩(陈毅、粟裕)为了分兵的问题,曾昼夜争论。粟裕对分兵很有意见,对远距离外线出击的做法不理解。&rdo;但粟裕当时毕竟仅为副司令员,当指挥部其他成员坚持按中央要求仓促分兵的时候,粟裕只好执行,从而导致南麻、临朐等战役相继失利,打了几个消耗战。这是粟裕军事指挥生涯中极少的败绩之一。作为主要军事指挥员,他的心情自然十分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