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壮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觉得真是受益匪浅。杨逸海是商人手段,一丝一毫地争,可言语之间又是圆滑无比,让人升不起什么恶感来。而齐太深仨人虽然做生意的手段不行,但他们说话总是模棱两可,很难被杨逸海抓住破绽。而且仨人之间的配合也是纯熟无比,在谈笑风生之中还能坚持原则。
刘壮心中不禁感叹道:还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还好趁着前面的机会,自己也赚了一些钱。和他们相比,自己还真的相差太远了。
刘壮不知道,这正是他能力提高的标志。要不然,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
在社会上,我们时常听到身边有人会这么说——领导就是运气好,有背景、有关系等等,如果我坐在这个位置上,我照样会……。
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肯定这个人是毫无能力的人了。因为他连基本的眼光都不具备,又哪里来的能力呢?
而双方一直交谈到临近中午,才达成协议的基本框架。齐太深当然要挽留杨逸海留下用饭。而杨逸海也答应了下来。
不过杨逸海则提出要告辞一会儿,他要先把刘壮的事给处理完。
在刚见面,当刘壮完成了牵线任务的时候,刘壮就提出自己要尽快回庆都,而驻京办也马上为刘壮订好了下午的火车票。而杨逸海之所以要与刘壮出去一会儿,那也是因为他要把余下的货款与刘壮结清。
杨逸海做事也挺地道,考虑到路上携带巨款不安全,他早就为刘壮准备好了几张,合计为三万五千元的不记名邮政储蓄单。
其实这些储蓄单完全可以在驻京办内交给刘壮。之所以杨逸海要与刘壮外出一趟,那是因为他还是想要拉拢一下与刘壮之间的关系。
就这一、两个月,杨逸海已经布下了几条线。可其他线的收获期都是在将来,唯一见效快、积累资金快的就是这石菇生意了。
所以在这些天,杨逸海在石菇上已经是赚了三十几万了。可是其中的一半,却变成了外币放在香港,其余的十几万,又大多数作为他的新公司的开办费了。
杨逸海知道,像安宁这些人都在背后嘲笑自己。他们以为自己在小打小闹。也确实如此,像安宁这些人通过卖批文、做官倒,轻轻松松就能赚个上百万,所以根本对杨逸海的“小本经营”是不屑一顾。
可杨逸海却很明白,自己也没那个卖批文、做官倒的关系。而这段混乱的经济时期也将很快过去。那么为什么不去抢占一些有利可图的实业呢?在这漫漫征程中,还是要看谁会笑到最后的。
于是杨逸海再次把目光对准了这个石菇产业。他知道,这石菇产业的未来并不是这些野生石菇,而是石菇的养殖业。
所以在这些天,杨逸海就通过家里的关系,联系上了一家农科院。他想要投资到石菇养殖的研究项目中,之后利用这项技术,与坂田俊郎和秦冈地区合作,共同建设起石菇的加工工厂。
这样一来,杨逸海就顺理成章地参股到了这家工厂之中,而原时空的这家工厂,可是由坂田俊郎独资的。
再以后,杨逸海也可以继续在坂田俊郎的食品帝国中持有股份,未来的收益将极其巨大。而这一切,无非是要杨逸海现在摸出几十万,支持农科院的石菇养殖技术的研究。
杨逸海有着自信,坂田俊郎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是乐见其成。因为现在的坂田俊郎也是缺资金,但又想垄断货源,所以对合股绝对会是举双手欢迎的。
可是这里就有个问题,杨逸海和坂田俊郎都不可能常驻在秦冈地区,那他们怎么来维护自己在当地的利益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个代理人。而这个代理人不仅仅要值得杨逸海信任,更主要的是,他要在山南省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要是地头蛇。
而现在的杨逸海在山南省根本就是人生地不熟的,他根本就没有人手可用。所以在这个时候,刘壮就落入了他的视线中。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杨逸海对刘壮的人品还是肯定的。但他更为看重的是,刘壮绝对算的上是地头蛇。很显然,区区石菇生意,刘壮就能动用到县里和地区里的领导,而且反应是如此迅速。这说明刘壮此人,或者说他背后的长辈,起码在秦冈地区有着极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