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已列入珍奇动物的保护范围。
&ldo;人鱼膏&rdo;在很多典籍中都写作&ldo;人膏&rdo;、&ldo;鱼膏&rdo;,这很可能是流传
中的笔误。在古籍上常有用■鱼、人鱼、孩儿鱼、鲩讷来代表&ldo;娃娃鱼&rdo;的,
其学名叫&ldo;大鲵&rdo;。据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王学理先生的研究,鲵的另一种
解释便是&ldo;雌性的鲸鱼&rdo;。他在研究中指出,由于鲸鱼属于大型水栖类哺乳
动物,体长、肉美、脂肪多,用其脂膏点灯便有了经济的意义。当年秦始皇
在东海令人以连弩射杀过的大鱼便是鲸。有的科学家曾作过这样有趣的推
算:用鲸脑油制成的蜡烛,一支的燃烧值是778克时,一立方米的鲸油可
以燃烧五千天,秦代人之所以用&ldo;人鱼膏&rdo;作烛,大概是利用了耗油少、燃
点低、不易灭的这一特性,用作照明相对可以保持持久。但从已出土的北京
十三陵明定陵地宫中的&ldo;长明灯&rdo;来看,在陵墓中要做到&ldo;人鱼膏为烛,度
不灭者久之&rdo;,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隔绝了空气,燃烧也就成为泡影。
想来秦始皇地宫中的&ldo;长明灯&rdo;,也早已熄灭若干个世纪了。
如果打开秦陵地宫,其间安装的弩弓是否还能发生作用,这同样是研究
者和好奇者感兴趣的课题。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弩弓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弩弓来看,其弓干和弩臂均较长,
材质可能是南山之&ldo;柘&rdo;(山桑),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考古学家王学
理先生估计,这种弩弓的射程当大于六百步(合今8316米),张力也当超
过十二石(合今738斤)。这样远射程、大张力的劲弩,单靠人的臂力拉开
恐怕是困难的,只有采用&ldo;蹶张&rdo;才能奏效。如果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
接起来,通过机发使之丛射或是连发,就可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
这种&ldo;机弩矢&rdo;实际上就是&ldo;暗弩&rdo;。因为秦始皇陵内藏有大量珍奇异宝,
为了防盗,就在墓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这种触发性的武器,一旦有盗墓
者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板机的绊索,遭到猛烈的射击。这一做法,
被以后汉唐陵墓所继承,有些史书也详尽地记载了这一事实。据《录异记》
载:唐僖宗末年,一个盗墓贼被凤翔府官差抓获,当府曹李道审问时,盗墓
贼说他&ldo;为盗三十年,咸阳之北,歧山之东,陵城之外,古冢皆发&rdo;。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