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战国时期战车的种类、编制、装备、战术等方面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然而,由于先前实物资料的缺乏,人们对于这一时期车战问题的研究只好徘
徊在故纸堆中,并有史学家推断:&ldo;战车自秦代已退出历史舞台,被骑兵所
替代。&rdo;秦俑二号坑大型车阵的发现,首次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战车编制、装
备、战术方面丰富的实物资料。它使古代车战史的研究者和史学家,不得不
重新校正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依据。战车庞大的阵容同样告诉了人们,秦代的
战车特别是像坑中这一类型的轻车,并没有因战争的发展和战术的变化而衰
退,相反这种轻型战车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并渐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兵
种。它和骑兵、弩兵等精锐兵种处在同样的重要位置,在战场上发挥着其它
兵种无法替代的作用,并在战争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壮烈的干戈撞击、人
仰马翻的活剧。
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战争规模的扩大与空前的惨
烈,战车本身也一次次受到时局的冲击,以至最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
地位。这种因冲击而引起的大变革,主要归于两次大的战争:第一次是公元
前707年,在周、郑濡葛之战中,郑国子元为&ldo;鱼丽之阵&rdo;。其法是&ldo;先编
后伍,伍承弥缝&rdo;。即把步卒配置在战车的两侧和后方,使车、步协同,发
挥各自作用,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战车同步卒一线配置的传统队形。这可以
说是中国车战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大的变革。随后的战争实践经验,使战争
指挥者越来越体会到&ldo;卒乘辑睦&rdo;关系的重要作用。几百年后的公元前541
年,晋国魏舒在对狄人的作战中&ldo;毁车以为行&rdo;,干脆把车兵的行军队形改
成步兵的战斗队形,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一次步兵对车兵的革命。
正当庞大勇猛的步兵部队成为战场主力,而古老笨拙的战车甲士被轰下
战争舞台的时候,一支曾与步兵配合过作战的车兵却又从中诞生了,这就是
在脱离步兵之后也能够单独作战的战车部队,也就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轻车
兵。它一改过去那种车对车的冲刺战法,在多兵种的协同作战中,巧妙而艺
术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制敌特点。这个特点首先表现在驰敌致师的战术之中。
当战争的双方在战场上列阵之后,先以勇力之士到阵前挑战,接下来才是双
方军队的大决战。春秋战国期间,当双方列阵之后,便捷轻锐的轻车则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