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向喜正在后院,听见开门声,知道这是顺容看电影回了家,也自不理会。进门来的果然是顺容,她在前院边走边和一个男人说话,像是在说这院子的规模。那男人还问这片萝卜是谁种的,顺容支吾着说,是门房老杨种的,这几天老杨回了家。向喜寻思,这是谁的声音呢,很生,也不像当块儿的邻居,也不像保定的友人。顺容为什么不打招呼就把生人领进家呢。向喜决定躲开客人,他出了客厅想回卧房,一出门却正遇见客人迎头走过来。向喜没有躲及。原来客人并不是一位,而是两位。两人都是西服革履,一位头发乌黑,一位头发花白。那位黑头发的客人一边走一边和顺容说话,看来刚才在前院问长问短的就是此人。
向喜见客人已经迎头走来,就不再往卧房里躲,但一时不知如何对待他们。两位客人看见向喜也停住脚步,面露惊喜,似乎在说,总算找到了要找的人了。显然,他们猜出了站在眼前的就是向喜。顺容抢先一步走到向喜跟前说,她是在门口遇见这两位客人的,当时他们正在打听双彩五道庙街副四号,说是专程来晋见向大人的。她就把他们领了进来。顺容说话,突出了&ldo;晋见&rdo;两个字,她愿意听这两个字,她知道&ldo;晋见&rdo;是下等人求见上等人的一种最具礼节、最谦恭的用语,她自然也就显出了几分主人的&ldo;派头&rdo;。顺容在门前把来人打量一番,又见他们穿着不同一般,虽然没坐汽车,只乘了两辆洋车,她也依然能够感觉出他们的身份。
被&ldo;拘&rdo;在当院的向喜只好把客人引入客厅,并吩咐秦嫂上茶。
三人来到客厅,还是那位黑发客人说话。他说:&ldo;如果我没猜错,迎接我们的便是向大人了。&rdo;
&ldo;我是向中和,敢问二位尊姓大名?&rdo;向喜说着,为客人指着座位。
&ldo;敝人姓陆,这是名片。&rdo;黑发人说着,将一张名片递给向喜。
向喜接过名片,仔细阅读。细读名片已经是向喜社交的习惯,但这张名片上的先生并不姓陆,而是姓高,名字又仿佛在哪儿见过:高凌?。向喜又仔细阅读了旁边的小注:河北省省长,天津治安会会长。向喜有些明白了,便再次端详起来人,可两个人里显然没有高凌?。
就在向喜研究名片和来人的时候,来人也在观察向喜。还是黑发人说话,他说:&ldo;我知道向大人在想什么:名片与来人不符。是有点不符,但名片是高省长亲手交给敝人,托敝人呈给向大人的。&rdo;
向喜知道了。社交中常有代呈名片的事,其中往往暗含着缘由。向喜想着,不觉又把眼光移向那位白发人。黑发人发现了向喜眼光的转移,又抢先说:&ldo;这位先生我忘了介绍,这是小坂先生,您一听就知道不是中国人。是的,小坂先生是位日本客人,您看,半天不说话,显得失礼一般。小坂先生说话要靠我翻译。&rdo;
向喜总算弄清了来人的身份:省长高凌?加上日本人小坂,他想到了来者不善这句话。不过,既然顺容把他们领进了家,他也只好应付下去。他请二位客人落座后,顺容替秦嫂端茶上来,站在一旁故意磨蹭着不走,研究着客人的来意。直到向喜给她使了眼色,她才不情愿地离开客厅。
现在是向喜先开口了,他说:&ldo;不知小坂先生现在何处任职。&rdo;向喜说话对着陆先生。
陆先生把向喜的话翻译给小坂,小坂用日语回答了向喜的问话,陆先生作着翻译说:&ldo;小坂先生说,以前他是个商人,东北事变后,很多日本商人都投身到建设大东亚新秩序运动中来了。目前他只为日本政府在中国作些联络工作,高省长也是他联络的对象。&rdo;
向喜想,果真是来者不善啊。他们果真是从高凌?那里来。小坂不等向喜说话,又说,那年孙传芳在天津遇刺时他也在天津,悼念孙大帅时他也在场,他看见向将军就站在其中。其实早先他就知道向将军和孙大帅是莫逆之交,听说还结拜过兄弟。而孙大帅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时,还和日本如冈村宁次这样的名将有师生之谊。日本人都很怀念孙大帅。
向喜说:&ldo;不错,我和馨远是盟兄弟,我也想不到馨远回天津后会遇到这样的不测。&rdo;
&ldo;是啊,&rdo;小坂说,&ldo;死去的人已经走了,在世的英雄豪杰就要为日本和中国的共同繁荣做一点事情才是。&rdo;
向喜听懂小坂的来意,也知道了他下一步要谈的问题,但他还是假装不明白地问小坂:&ldo;小坂先生来寒舍,不知有何差遣?&rdo;
小坂沉吟片刻,知道已是进入正题的时候了,便开门见山地说:&ldo;向将军一定知道华北这个概念的。华北本是个地理概念,而现在这两个字早已超出了地理概念范围。为什么?向将军是个有见地、有卓识的中国人,《塘沽协定》的签定和华北政务委员会1的建立就是个标志,它的建立才使许多中国的优秀分子有了同我们合作的机会。比如像向将军熟悉的齐燮元2,还有你的正定老乡吴赞周3。当然,也有有识之士不愿意与日本合作的,比如向先生熟悉的宋哲元、张自忠他们,还有直系元老吴佩孚,有的做事莽撞,有的显得不合时宜。&rdo;
小坂的谈话既然已经正式开始,向喜也就要正式作出回应。军旅生涯使向喜懂得了谈判是怎么回事,有时你要懂得把简单的问题谈得复杂,有时你要懂得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现在向喜准备简单从事。他说:&ldo;可我还是愿意从地理上谈论华北。从地理上讲,它是中国的北方,现时我就住在中国的北方。&rdo;
&ldo;对呀,对呀,这真是一种不谋而合。&rdo;小坂说,&ldo;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来保定拜访向将军的原因。向将军愿意从地理上谈华北,好,我尊重向将军的意见。来保定之前我就仔细研究过保定的地理位置,原来保定才是不折不扣的华北腹地。&rdo;
向喜精心斟酌着官场交往的谈话句式说:&ldo;这是不言而喻的。&rdo;
&ldo;正因为如此,我们是不会忽视保定的。换句话说,保定也是应该得到我们保护的。&rdo;小坂说。
至此,小坂来保定的目的已经彻底明了。刚才,当&ldo;华北政务委员会&rdo;&ldo;优秀分子&rdo;&ldo;得到保护&rdo;……这些似新鲜又非新鲜的字眼涌入向喜的脑海之后,他本想站起身来,奉劝陆先生和小坂迅速离开双彩五道庙的,有句话叫做怒不可遏,向喜一时间就有些怒不可遏了。他想,先前我领兵打仗,从北打到南,从南打到北,弟兄们恩恩怨怨几十年,可那都是中国人自己家里的事。那时我在军中也一时清楚,一时糊涂,我的清楚和我的糊涂也算是天时地利的转换所致吧。现在呢,坐在我眼前的是个日本人,是日本人要和我探讨华北和保定……这就有些驴唇不对马嘴了,并且让人不寒而栗。向喜思想着,怒不可遏着,但他还是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决定把小坂的话听完。
小坂见向喜不语,以为向喜对他的话有所考虑,索性彻底亮了牌。他说,日本人占领整个华北在即,但日本人绝不是简单的占领,中国人的地盘还是要中国人治理。这就急需一个过渡性的组织,中日双方给它起了个中立的名字叫维持会。日本人所到之处都要建立这个过渡性的组织。主持它的人都是经过日本军方精选出来的一方名士。那么,保定呢,正在天津的高省长就推荐了向大人。高省长还专门介绍了向将军的经历和为人。
小坂喝茶,向喜也喝茶。陆先生抽烟,向喜不抽烟。客厅里一时很安静。顺容又走进来续水,看看向喜又看看陆先生和小坂,已猜出这并不是一场愉快的谈话,就打圆场似的说:&ldo;二位先生怎么不抽烟?&rdo;她把茶几上的一筒&ldo;白炮台&rdo;推给客人,再次退了出去。
向喜想,看来小坂是死等他开口表态了。这态他是要表的,他说:&ldo;小坂先生的话我已经听明白了。可这件事事关重大,我是个解甲归田的军人,早年又没有念过什么书,当兵以后就知道军旅里那点事。你说的那个差事,其中尽是政治,我哪有胆量应承。再说,回到保定后,身体又一天不如一天,还是请小坂先生另请高明为对。&rdo;
小坂听完向喜的话,迟疑一阵说:&ldo;我不把向将军的话当真话听。我和许多中国人打交道,开始得到的差不多都是这样一席话。谨慎处事,这是中国人所遵循的原则。假如就在今天,向将军听了我的话便说:好吧,我同意。在我听来也许反倒觉得将军是个轻薄之人了。现在向将军一推辞,我们一告辞,我以为这才是我们之间一个完美交往的开始。我们几天后再见吧。&rdo;
小坂说完起身就要告辞,向喜自然不作挽留。他送小坂到门口,看见门口停着两辆半新的洋车。小坂和陆先生上车后,不知从哪里闪出几个便衣随从,小跑着跟车而去。
小坂不说几天后再见,向喜也知道这才刚是开始。他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眼前这场祸横竖是要他对付的。晚上他躺在床上,预测着事情的发展和他应付的办法。顺容看他翻来覆去地不睡觉,就说,没见过他这样死不开窍的人,人生下来就是混事的,不在这头混就在那头混。眼前的世道,保住性命,保住家室就好。向喜气得叫着顺容的小名说:&ldo;二丫头,你知道你这种说法要是上了报,你这叫什么言论吗,叫汉jian言论!&rdo;
二丫头自知言语有失,没趣地扭过脸就装睡。
果然,几天之后,小坂和陆先生又几次光临双彩五道庙街副四号,他们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强硬。他们说,向喜一再支吾应付,已经是对日本人乃至日本国的戏弄。又过了些天,小坂再次来到双彩五道庙街,就是伴着隆隆的炮声而来的了。向家窗户上的窗纸和玻璃被炮声震得颤抖着,小坂脸上挂着难耐的笑容问向喜:&ldo;听见炮声了吗?这可不是中国人过年,这是真正的战争。宛平的事4是中国军人的疏忽大意,以为抓一个日本兵就会得多大便宜。实际错了,这件事惊动了日本天皇,陆军部还敢怠慢?我说的还是保定的前途。向将军是个职业军人,听炮声比我内行。你听这是高碑店?徐水?满城?&rdo;
向喜万没有料到事态发展会这么快。几个月前日军在宛平城外挑衅似的演习,向喜凭着一个军人的敏感,已经知道其中必定潜藏着更大的祸端。军事演习有许多种,早年他在河间的会操就是演习。那是新军建立后,袁世凯对新军作战能力的展示;后来的河南的彰德会操是新军出师前的预演。时至今日,日本人在宛平城外的演习纯粹是对中国人肆无忌惮的挑衅。他记起小坂在和他谈话时,无意透露出日本有个&ldo;大陆政策&rdo;,要完成这个政策,日本人就势必要制造出一个个事端。他想起&ldo;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do;这句话,宛平的事,不就是一次&ldo;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do;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