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豪清楚,和杨川能给出的价位最多不过五分到一毛之间的差额。
一毛也是钱,张豪不好劝说乡亲们,全凭自愿。
杨川态度很明确,价格不能再涨了,你愿卖就卖,不卖算了。
现在做生意,归纳起来一个字“磨”!
老板和顾客磨,顾客和老板磨,谁能磨到最后,谁就是更多利益的收益者。
而杨川不是靠着收玉米发财的,说句现实话,收玉米的业务,他就是不做,对大东南农贸有限公司也没有半点损失。
所以乡亲们想在价格上和杨川继续磨下去,显然是不可能。
结果无非是玉米继续搁在家里,杨川花点油钱把空车开回去而已。
“既然大家不卖,我也不强求了,不过我想大家也清楚,玉米放久了也会烂,一旦过了这几个月就更不值钱了!”
杨川说的因素是每个农民需要考虑到的。
收成好,自家的家禽又吃不完,不能按时卖出去,只能眼看着玉米发霉或者是烂掉。
杨川这句话戳到了很多人的心窝子。
在时间上,农民们没有本钱拿来消耗。
紧接着还要翻新土地来种冬季作物。
“杨老板,今年都是这个价吗?”突然有人问了一句。
“我敢跟乡亲们明白的讲,即便是外地人进来收也不会超过八毛!”杨川坚信的说。
“好,我相信你一次,我全部卖了!”
众人一下傻了。
这么便宜也卖?
王爷上前问道:“你是不是脑壳被驴踢了,七毛五也卖?”
“大爷,我脑壳清醒的很,我本来就种的少,只有四千多斤,即便亏,也不过两三百快的生意,
再说到时候还要自己找车运上场,一去一来费用都差不多,
现在就在家门前,省了钱,省了力气,省了时间,我为何不卖?”男人说。
男人的话让王大爷无言以对。
对于绝大多数村民来说,都比不上王大爷这种种植大户。
所以男人刚刚算的那一笔账,一点也不吃亏。
“哎,算了,我家只有五千斤,卖了!”
“我家三千五百斤,卖了!”
乡亲们开始响应起来。
跟随杨川而来的有几个帮手,他们负责称,杨川算账。
“李朝芳五千斤,3750块!”
“胡昌辉四千五百斤,3375块!”
“陈江湖三千两百斤,24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