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经过考证,于1965年5月撰写了一篇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文章认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部文字,兴感无端,不符合工羹之的性格和思想感情,&ot;是在《临河序》的基础上加以删改、移易、扩大而成的&ot;(半真半假)的作品;它的书体也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同,认为是隋唐人所伪托的赝品。一-他在稍后几年写的《新疆新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一文中,回顾这次讨论,概括地重述了他的看法:&ot;《兰亭序帖》虽伪,并不贬低它的价值,只是它不是王右军所书而已。不仅字迹不是王右军所书,序文的后半段也不是王右军所作;这样说也并不贬低王右军的价值。一定要坚持《兰亭序》文的后半段绝非伪作,那倒是有损于王右军的。&ot;1965年6月,郭沫若这篇《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在《光明日报》(6月10日至11日)和《文物》杂志(第6期)同时发表。当时南京市文史馆馆员高二适看了,不同意此文的观点,写了一篇《兰亭的真伪驳议》,与郭沫若辩论。文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还在多处讲到&ot;窃以大宗之玄鉴,欧阳信本之精模。当时尚复有何《兰亭》真伪之可言&ot;。高的文稿写成后,曾先寄给章士钊看过。经过章氏指点,加以修改后,又于7月14日寄给章士钊,请他推荐给毛泽东&ot;评鉴&ot;,希能&ot;得以公表&ot;。
7月16日,章士钊写信给毛泽东。他在信中介绍了高二适的简况,同时推荐高文,希望能够发表。章士刽在信中写道:润公主席座右。兹有读者江南高生二适,巍然一硕书也(按硕书字出《柳集》)。专攻章草,颇有发明,自作草亦见功力,兴酣时并窥得我公笔意,想公将自浏览而喜。此钊三十年前论文小友,入此岁来已白发盈颠、年逾甲子矣。然犹笃志不渝,可望大就。乃者郭沫若同志主帖学革命,该生翼翼著文驳之。铡两度细核,觉论据都有来历,非同随言涂抹。郭公扛此大旗,想乐得天下劲敌而周旋之。(此论学也,百花齐放,知者皆应有言,郭公雅怀,定会体会国家政策。)文中亦涉及康生同志,惺惺相惜,此于章草内为同道。该生来书,欲得我公评鉴,得公表,自承报国之具在此,其望虽奢,求却非妄。鄙意此人民政权下文治昌明之效,刽乃敢冒严威,遽行推荐。我公弘奖为怀,惟(望)酌量赐于处理,感逾身受。
耑此藉叩政绥
章士钊谨状
七月十六日
该生致刽书附呈,不须赐还。
毛泽东看过高二适的文章和信以及章士钊的来信,7月18日曾复信给章士刽说:&ot;各信及《指要》下部,都己收到,已经读过一遍,还想读一遍。上部也还想再读一遍。另有友人也想读。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即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但此事不能求之于世界观已经固定之老先生们,故不必改动。嗣后历史学者可能批评你这一点,请你要有精神准备,不怕人家批评。又高先生评郭文已读过,他的论点是地下不可能发掘出真、行、草墓石。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于真、行是否曾经书碑,尚等地下发掘证实。但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柳文》上部,盼即寄来。&ot;
同日,毛泽东还把有关信函,文稿以及回复章士钊的信,一起送给郭老。
他在信中写道:
郭老:
章行严先生一信,高二适先生一文均寄上,请研究酌处。我复章先生信亦先寄你一阅。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未知尊意如何?
敬颂安吉!并向立群同志问好。
毛译东1965年7月18日
章信,高文留你处。我复章信,请阅后退回。
郭沫若接得此信,非常高兴。他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发表高二适的文章,并准备写文章同他讨论。二争议在报纸上展开7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高二适的文章。8月12日,郭沫若写了同高二适进行讨论的文稿《驳议的商讨》送交报社。郭沫若在文中说:他已仔细地阅读了高二适的文章。&ot;对于学术问题,高先生肯把不同的意见提供出来,进行讨论,这是很好的事。《兰亭序》依托说,如果经过《驳议》,证明确实是&39;站不住脚&39;,我愿意认错,撤销这种说法。但在仔细阅读了《驳议》之后,却感觉着这种说法尚未被驳倒。因此,我要把我的意见再写些出来,作进一步的商讨。&ot;郭沫若在反驳高二适的时候,摘引了清代名书画家赵之谦批评唐太宗的一段话:&ot;??要知当日太宗重二王,群臣戴太宗,摹勒之事,成于迎合。遂令数百年书家尊为鼻祖者,先失却本来面目,而后人千方眼孔,竟受此一片沙所眯,甚足惜也。此论实千载万世莫敢出口者,姑妄言之。&ot;其后郭沫若写道:&ot;与赵之谦&39;妄言&39;相比,高先生的《驳议》却是在绝对信仰唐太宗及其群臣。??既是&39;玄览&39;,又是&39;睿赏&39;,凡是唐太宗所过目的,便绝无真伪可言。高先生之信仰唐太宗,似乎比唐初群臣有过之而无不及了。&ot;高二适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后,毛泽东一直关注这场讨论。8月17日,毛泽东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在北京人大会堂接见出席一次会议的部队干部时,曾向参加接见的康生问起&ot;郭老的《兰亭序》官司怎样了,能不能打赢?&ot;当天,康生写信告诉郭沫若说:&ot;今天在接见部队干部时,主席问我:&39;郭老的《兰亭序》官司怎样了,能不能打赢?&39;看来主席对此问题颇有兴趣。我回答说,可以打赢。当然这些头脑顽固的人要改变他们的宗教迷信是难的。然后我又将您的两篇文章的大意简要的告诉了他,又将找到的孙星衍的材料也告了他。他说如果确实,倒是有用的,最后我说等郭老文章改好,可以送给主席看看。看样子他是愿意看的。&ot;(在此以前,康生看过郭沫若反驳高二适的《驳议的商讨》文稿清样,曾于8月15日写信给郭沫若说:&ot;大作《驳议的商讨》,已读过多遍,写得很好,文章的风格很高,论据充足,很有说服力。这种文章初看似乎是&39;心平气和,而实际上是反驳对方最有力的&ot;。)
郭沫若看过康生8月17日的信,当天就把所写《驳议的商讨》和《兰亭序与老庄思想》两篇文章的清样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很快看完了清样。8月20日,他在退回清样时写信给郭沫若说:8月17日信及大作两篇清样,均已收读。文章极好,特别是找出赵之谦骂皇帝一段有力。看来,过分崇拜帝王将相者在现代还不乏其人,有所批评,即成为&ot;非圣无法&ot;,是要准备对付的。第一页上有一点文字上的意见,是否如此,请酌定。
8月21日,郭沫若这篇《驳议的商讨》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这场&ot;关于《兰亭序帖》真伪问题&ot;的讨论,就从《光明日报》开始,逐渐在一些报刊上展开。
著名作家老舍7月22日写了一首七律诗赠郭沫若:读郭老《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戏成一律、录呈郭老博粲:右军乏策守兰亭,郭老奇师阵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