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主同盟的成员,但因后来参加&ot;伪国大&ot;投靠国民党而被开除出去。
中青党和民社党追随蒋介石到台湾后,各自内部矛盾重重,陷人瓦解状态。但
蒋对这两个曾为自己出过力,又一同逃台的&ot;小兄弟&ot;也放心不下,在迁台初期,
对两党的发展并未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不仅如此,国民党还对其进行渗透和分化,
造成两党内&ot;有亲国民党与反国民党的派系冲突。&ot;直到60年代中期以后,国民党
面临着无党籍政治势力的挑战,才&ot;两害相衡取其轻&ot;,把后期分裂的民、青两党
拉上政治舞台。但这时,两党党员人数更少,又无群众基础,在政坛上力量不足,
更无法发挥作用,对实际政策的制定毫无影响力。它们的存在,仅表明了一点,即
蒋介石急于表白自己实行的并非&ot;一党专制&ot;。
所谓&ot;地方自治&ot;,1949年3月,台湾省&ot;地方自治研究会&ot;成立,并拟定出
&ot;台湾省调整行政区域草案&ot;、&ot;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草案&ot;、&ot;台湾
省市议员选举罢免规程草案&ot;和&ot;台湾省县市议员选举罢免规程草案&ot;。1950年3
月,台湾省政府委员会通过上述四案,并交&ot;行政院&ot;审核,于4-7月先后公布施
行,调整行政区域,分期实施选举。
1950年8月-1951年2月,各县在选出议员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市议会,1951年12
月1日,又成立了台湾省第一届临时议会,议员任期3年。到1959年6月,改为台湾
省第一届省议会。自台湾实施自治后,县市长开始由公民直接选举,任期3年,后
改为4年。县市以下乡镇及县辖市区村里长,亦由公民直接选举。
这一&ot;地方自治&ot;制度的实施,被台湾当局誉为一大&ot;德政&ot;。台湾的某些人
也宣称此举&ot;使得一般民众的民主意识大为提高,&ot;奠定了台湾良好的民治基础。&ot;
其实,在蒋介石的极权专制下,台湾人民哪有真正的民主可言。这一切不过是摆摆
样子,走走形式而已。
蒋介石实行的是极权主义,蒋经国继位以后,在世界民主大潮的冲击下,在台
湾人民的强烈要求下,政治稍微松动,蒋经国的作风也稍微开明一些。对此,作家
江南列举了以下六点:
--以放逐代替监禁。国民党对付离心分子的一贯手法,是奉送一项红帽子,
由&ot;内调局&ot;或&ot;警总&ot;罗织一些自白式的罪状,交军法审判,判处10至15年的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