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业已形成,而随之而来的朝鲜战场上的军事较量使得这种敌对更加尖锐化和
持久化。
在新中国与美国关系恶化的同时,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发出了保台的阵阵鼓噪。
军方中国防部长约翰逊、远东司令麦克阿瑟等极力鼓动保台,国会中议员史密斯、
诺兰、弗格森、塔夫脱及前总统胡佛则主张派遣美国海军&ot;保卫&ot;台湾,甚至海南
岛,&ot;在太平洋上筑起一道反对共产主义的墙&ot;。
不仅如此,保台分子也对杜鲁门1950年1月5日的&ot;弃蒋&ot;声明施加了影响,从
而为&ot;介入台湾&ot;埋下了伏笔。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的要求下,杜鲁门
在美国&ot;无意在台建立军事基地&ot;句前加上了&ot;现在&ot;二字,并删去了原声明
文本中的美国无意&ot;使台湾脱离中国&ot;这句话。布雷德利的理由是,当中国人民解
放军渡海解放台湾,战争爆发时,美国则有可能要考虑使台湾脱离中国的问题,并
有可能在台建立军事基地。艾奇逊在1月5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解释说,&ot;现在&ot;
这个词意味着&ot;万一不幸我们在远东的部队遭到攻击,美国必须完全有自由在任何
地区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来保卫它自己的安全&ot;。显然,美国政府不干涉台湾问题
的声明并不彻底,在措辞上已经为日后改变政策埋下伏笔;在另一方面,它也表明
杜鲁门政府做出&ot;弃台&ot;的决定是十分勉强的,是迫于形势而做出的权宜之计。
但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做出的,是各派斗争的结果。1950
年1月12日,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被称为&ot;划线&ot;的讲话,
明确划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岛屿链防线,即比起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群岛
至菲律宾,其中并不包括台湾。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似乎已下定决心,决意与台湾
诀别。其实,这仅是以艾奇逊为首的&ot;弃蒋&ot;派一时占了上风。
不用说,美国政府把台湾排除在防御圈之外的战略是很不合亲蒋势力口味的。
杜鲁门的声明非但没有统一美国朝野的意见,平息反对派的攻击,反而激起了更高
一浪的反对,成为攻击的新靶子。诺兰参议员指责政府在执行一种&ot;宿命的&ot;对台
政策,要求对国务院远东司进行改组,任命麦克阿瑟为美国远东政策协调人。塔夫
脱参议员指出政府的对台政策是与在欧洲阻止共产主义的做法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