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投机,这一阵子的功夫可谓白费,刘霄颇有些失望,有一搭没一搭闲聊两句,便有了告辞的意思。
郗检也不留他,和其兄郗超一起起身相送,差不多到了府门,冷不防郗超来了一句:“谢尚书,听闻我兄弟二人得以俱任中枢,实为谢尚书暗中之力,不知属实否?”。
刘霄一怔,闹不清郗超为何突然有此一问,看了看郗超那张阴晴莫测的脸笑道:“朝廷用人自有考量,不是我这个尚书仆射所能左右的”。
郗超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不再言语,把刘霄送至府门口便和郗检转身折回。
郗府小径,兄弟二人享受着难得的如水凉夜,不紧不慢的边走边叙。
“阿兄,以谢家如今的声势地位,我不明白为何要刻意薄待于他?况且阿兄也知道,这次羽林中郎将的执掌能够落到我郗家头上,可的确得益于那谢家小子的举荐之力”。
郗超就知道弟弟会有此一问,笑了笑道:“阿弟只知其一,却未深究进去”。
“何解?”,郗检再问。
顿了顿,郗超给出答案道:“如今天下人皆知谢家蹿红,我又为谢家所举荐,定以为我们郗家定会感恩戴泽,被其网罗麾下,可是阿弟想过没有,皇太后和陛下会怎么看?”。
兄长说的这些,郗检还真没考虑过。起初郗超力主给刘霄一个冷脸,做弟弟的郗检还真有点小意见,认为不宜得罪谢家。虽有过节在前,但都是过去的事情,既然现在彼此同朝为官,还是和气些的好。
等到兄长如是一说,郗检这才看出了一点门道,“果阿兄不愧多智的名声,为弟拍马难追。想当初丞相王导权倾中枢,明皇帝便大力扶持寒门与江左仕人与之抗衡,得利的反为温、陶及江左顾家”。
“正是这个道理”,郗超点头道,“我这个羽林中郎将要想做得名符其实,偏谢家这颗大树不能攀附。等着吧,如那谢朗果真有要事,不久后定会另易其人找我说项的”。
郗超当真料事如神。
没两日,刘琰把刘霄在郗府遇冷的事情透给了尚书令褚歆,因中军的募兵大计不容耽搁,褚歆只好如实将情由转奏给了褚太后。
褚太后听罢道了句知道了,当着褚歆的面没有给出任何下文。可皇帝司马聃旋即便在次日早朝过后单独召见了郗超。
先是对郗超好一番称赞,接着又说羽林中郎将的执掌之重,与天子安危休戚相关,非朝廷万分信任之人,断不肯授予其位。
郗超就着皇帝之意顺水推舟,对朝廷的重用感念不已,说他殚精竭虑也要不负天子圣恩。
君臣两人之间的奏对相当融洽,司马聃见郗超颇为懂事,并不像褚歆奏报的那样不通事理,于是放下心来,把遣他到徐州募兵的圣意直言相告。
郗超当即奉诏,满口将此事应承下来,让皇帝司马聃颇感欣慰。
反正郗超在建康城中尚无府邸家眷,因而也就不为家小所拖累,奉诏的第二天便入宫向皇帝辞行,直接动身前往徐州治所京口。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霄松了一口气。尽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到底中军募兵一事得以顺利铺开,凭借郗超的微妙身份,徐兖刺史郗愔应该不会对朝廷这一举动太过抵触,至于到底能为中军募得多少精兵,全看郗超的心意和本事了,刘霄也无力左右。
这件当务之急揭过,刘霄才把心思放到慕舆根身上来。
出使燕国早已计定,不过现今的局势和当初有所不同,那么此番出使燕国的目的恐怕也得略作更改。
将近两个月前宫变当晚,刘霄在向褚歆阐明大晋方略的时候,秦、燕两国使臣虽然已至建康,但大晋还未与之交换国书,结盟燕国未成事实,他当时提出要出使一趟燕国,满心想的是将联燕伐秦之事促成事实。
如今晋燕两国盟约达成,那么背地里见不得光的那道弱燕之策也该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