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衡打算辞官去军事监的信件是被顾廷烨夹在种家的一堆信件里一起送来的。
刚开始自己还没当回事,只是简简单单的翻看了几封便放在了一旁,可昨日自己与赵策英二人在天牢中谈论了一夜,还是打算给他派几个将才一同跟着过去。
虽说澳洲那个地方土着趋于原始社会,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以沈从兴的那个揍性,仗还真的不一定能打赢。。。
大宋能打仗的,打过仗的,除了自己的陇右军外,也就那些边军了,于是乎,徐寿连夜回了御书房,打算从种家挑出一位,再从折家挑一位。。。
回到御书房后才发现,种家的信件还没看完,便一封一封的走马观花般一目十行,一眼带过。
直到看到了齐衡亲笔写下的辞官信。。。
要说这齐衡的出身齐国公府,虽说是勋贵,可已经两代不经军阵,不涉兵权,再大的爵位也只能仰仗皇帝的恩宠,无非就是个头衔罢了。
也就是仁宗朝的时候,齐衡的父亲得仁宗信任,在三司得个盐运使这等油水丰厚的差遣,不然齐国公府早就破落了!
自仁宗去世,舅舅上位,这齐国公府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不过好在齐国公拉了申相公为亲家,倒是让齐衡在文官的路子上走的有些通畅。
日后齐国公去世,齐衡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以国公爵当文官,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不过如今自己上位,大宋的规矩被自己改变了一下,但凡是尸位素餐的勋贵子弟,无论嫡庶,皆无法袭爵,或是无军功傍身者,爵位递减。
本意是想让大宋现在这群死气沉沉的勋贵们知道,我大宋日后不再是重文抑武了,而是文武并行,没有谁高谁低一说。
可也不知道这齐衡是怎么理解的,居然要弃文从武,去军事监。。。
看着在一旁气的跳脚的申相公,徐寿突然发现,其实让齐衡去军事监也不错,在自己上位之前,大宋的朝堂一直都是老年政治,当权者都是白发垂髫的老者,壮年官员只能附和。
自己上位后,设立了内阁,使的那些三十岁左右的人可以在朝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虽说见识有些浅薄,可也让大宋的朝堂有了朝气蓬勃的感觉。
如今军方之中,英国公等人具老矣,那几个侯爵也都差不多,能打仗的勋贵那是少之又少,设立军事监,虽说那些勋贵家不情愿的送来了几个子弟,可再怎么说都少了一个带头人。
这齐衡虽说走的是文官科考,可他再怎么说也是勋贵出身,再说了,朕当时不也是弃文从武吗,现在齐衡走武路又有何不可?
而且人家还是国公之子,自愿的!
打仗嘛,除了猛将,不还有儒将嘛,又不用他冲锋陷阵,齐衡去军事监,朕觉得可行!
再者言,自宋之前,哪个朝代的文武不是并行的,文官当配剑,武将能吟诗,这大宋非要将其分开干嘛!
上马能治军,下马能牧民,这才是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