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汉武大帝汉武帝视频 > 第25章(第1页)

第25章(第1页)

关于酷吏,我们要说一说,里面这个酷字,在当时来讲,有残酷的成分,但是其主旨含义,是说做事情全依法律,不考虑其他因素,所谓铁面无私是也,说冷酷无情也不算错。管你什么皇亲国戚,王公贵族,豪强大户,布衣平民,来到这里就是一刀切,法律条文说要杀你的头,就不会判无期徒刑。当年景皇帝让郅都来长安整治外戚就是出于这个考虑。包青天,海青天,x青天这样的,如果当时有司马迁和班固写历史,恐怕都会打进酷吏之列。但是酷吏的这个酷字到后来完全成了残酷的意思,因为出过来俊臣周兴之流,以至于提到酷吏人人切齿,殊不知司马迁和班固笔下最原始的酷吏,是有褒义成分的。酷吏因为这种性格,常常成为皇帝的刀,要整治谁就一刀过去,用完扔到一边‐‐郅都就因此搭进去一条命。

不说酷吏了,继续张汤。张汤在宁成手底下当了几年小差,被宁成推荐为茂陵县尉,茂陵也是天子脚下的地方,刘彻把自己的墓都选在这里,张汤这算是熬出头了。后来田蚡得势,把张汤要了去,举荐其为侍御史。虽然是田蚡的党羽,但是田蚡死后,张汤并没有被刘彻扫走,刘彻听说过他,知道他是专业的办案高手,所以让张汤来查阿娇。张汤效率奇高,很短时间内逮捕各色人等三百多号,包括那个搞巫术的女巫楚服也抓住了,一边审问一边罗织,形成卷宗上报刘彻。刘彻不怕把事情闹大,大了才好,不大怎么废掉阿娇。三百多号人斩首的斩首,下狱的下狱。

阿娇就这么被废了,从高大的未央宫搬了出去,幽居长门宫,刘彻命令阿娇所有之前的供奉不变。曾经不可一世的馆陶公主拖着老胳膊老腿向刘彻上书请罪,自己没管好女儿。刘彻说,姑姑你不要害怕,是阿娇做了错事,和你没关系,不要听外边那些谣言,你始终是我亲姑姑。刘彻后来对馆陶公主确实一直很好,甚至馆陶公主包养的小帅哥董堰,刘彻都常和他一起吃吃饭打打猎‐‐这个后边说。

一年后,即卫青封侯的前一年,卫子夫的儿子,也是刘彻的长子刘据出生,卫子夫顺利封后。第二年,卫青荡平河套,封长平侯。卫家兄弟姐妹,尤其卫子夫近乎传奇的经历,在民间引爆了生女儿的热潮,当时还有民谣,&ldo;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rdo;

2)我辈不是蓬蒿人

封皇后这种事,和即位,立太子是一样的,不能让皇帝自己开口,要下边的人提出来,皇帝谦让一下,然后再说勉为其难,为了国家不得以而为之,以后要靠大家了之类。按照一般的做法,要立卫子夫做皇后,卫青应该出面,明着暗着拉拢一帮人,而后这帮人联名上书皇帝,后宫空了,陛下立个皇后吧,我们看卫夫人就很合适等等等等。可是卫青不是这样的人,他一贯谨慎,不喜欢招摇,更不用说撺掇皇帝立自己姐姐做皇后了,卫青是决计做不出来的。只好由外人来说。外人是不喜欢掺和进这种事的,比较敏感,说到底这是皇帝的家事。景皇帝时期王娡和栗妃争皇后,当时的大行令受唆使,对景皇帝说立栗妃为后吧,结果景皇帝勃然大怒道,这是你该管的事吗!大行令搭进去一条性命。这位大行令死得很冤,但是也怪他欠缺政治头脑。如今刘彻朝堂之上,还真有一个人,在众人的注视下,上表刘彻,立卫子夫为后。这个人叫主父偃,主父是姓。主父偃不欠缺政治头脑,也不是为了拍卫青的马屁,他和卫青认识,但不至于到鞍前马后伺候这种程度,卫青也不是他的老大‐‐卫青不是任何人的老大。主父兮么做,因为他早就看出了苗头,刘彻有心要立卫子夫,只要刘彻同意了,他便是大功臣,要升迁有升迁,要钱有钱;他敢这么做,因为他胆子很大。艺高人胆大,主父偃艺高不高后面说,他的胆子确实一直大得很。

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今天山东淄博。根据这个姓判断,他大概是赵武灵王的后人。赵武灵王晚年退位让给自己儿子,自封主父,意思是君主的父亲,就是后来的太上皇。当然这只是猜测,即便主父冁是赵武灵王的后人,也早就败落了,所以主父偃出身很一般。齐国自周朝时就盛产读书人,这种风气到刘彻时期犹存,主父偃也是潮流中人。他早年学的是纵横家理论,就是张仪苏秦那一套。纵横家算是三晋(韩赵魏)的流派,跟齐国的传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主父偃在齐国的知识界很受排挤,他本身的性格又是很狂的,别人看他不入眼,他看所有人不入眼。主父偃子越过越穷,向别人借钱都没人肯借,爹娘不养他,兄弟不管他,他在齐国混不下去了。于是大袖一甩,昂首阔步离开了家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主父偃北上,先去燕国。主父偃那一套纵横家理论,是乱世生存法则,和平年代是没用的,现在的诸侯可不是当年的诸侯,所以主父偃在北方诸候间也没人气。没人气只好转型,主父偃又去学道家,又去学儒家,所谓的诸子百家他都懂一点。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转型容易,性格转不了,那是跟着人一辈子的,主父偃还是不招大家喜欢,当然了,他照例不喜欢所有人。当时的读书人都是成群的依附权贵,吃喝拉撒穿用全靠他们,当然权贵们有事你也得出手帮忙,就是做人家的门客。好比一棵大树,总会引来不少鸟筑巢。主父偃不是什么好鸟,鸟群容不下他,跟在齐国的情形一样,同僚们群起而攻之,主父偃又走人了,不停地走人。再去赵国,赵国不行,又去了中山国,中山国还是呆不住。诸候不要他,他也不要诸候了,甩甩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主父偃西入函谷关,去长安了。这一年是刘彻第七年,还没有打匈奴,卫青还是太中大夫,但已经是长安城人气最高的人物,二十多岁官任太中大夫,人气不高才怪。主父偃去见卫青,卫青对读书人的态度一向很好,帮了主父偃一把,并且向刘彻数次推荐‐‐推荐人才是刘彻布置给高级官员们的作业‐‐刘彻不加理会。这也不能怪刘彻,他耳朵里一天要过多少人的名字,主父偃又是无名之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