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崇祯二年,被张溥、吴昌时等人通过“众筹”方式集资拱上首辅之位的周延儒。
咳咳,跑题了。
对于国子监的监生,朱元璋很是喜欢用。
洪武初年,有段时间大明是停了科举考试的,那段时间,国子监的学生们一毕业,就可以当官了。
而除了让这些人直接做官外,朱元璋还给这些人安排了其他的任务。
比如,大明第一次大规模的清丈田亩,编户齐民,造黄册、造鱼鳞册,就是近万监生,上山下乡的在田间地头忙苦劳数年的成果。
“国子监的监生。”
听完了周应秋的话,朱由校手指在桌子上点着。
国子监这个人才蓄水池,他方才登基之时,就已经通过第一次官考捞了一波人才了。
现在,周应秋想要再调用一批人,让去丈量田亩,也不是不可以。
锻炼嘛。
“准了。”
提笔在周应秋的奏章上写下一个准字,递给今日当值的王体乾,让其批红,朱由校对周应秋道。
“国子监的监生,想来都是能识文断字,没有文盲的。”
“这些人,在做事之时,你们要注意观察,对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善于总结。对于有才能之人,要着重培养。”
看着周应秋与董应举两人,朱由校嘱咐道。
“如今的顺天府新政,要做清丈田亩、编户齐民之事。但是将来,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有人去做。”
“韩愈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朕希望诸位爱卿,尤其是周尚书,要有能为大明找到人才的能力。”
“臣等谨遵圣训。”
听到皇帝的话,袁世振与周应秋两人连忙拱手应道。
又给两人说了些勉励的话,朱由校方才让两人离开。
看着他们离开的身影,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陷入一阵沉思。
也不知道是不是做皇帝的原因,总会下意识的给人灌鸡汤。
很奇妙的一种感觉。
而另外一边,在闹到了皇帝御批的准之后,周应秋与董应举两人又向着国子监而去。
“借人?”
看到联袂而来的两个人,国子监祭酒公鼐有些摸不着头脑。
“借人做何?”
“清丈田亩,编户齐民。”
看到公鼐疑惑的样子,周应秋给解释道。
“陛下的顺天新政,缺少人手,需要国子监的监生们为国效力,此事陛下已经同意。”
“可是国子监监生良莠不齐,前番国子监方才举办官考,很多有才学之人已经出仕。”
听完了周应秋的理由,公鼐沉思一阵后,摇着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