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正是孟子在举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论点时,提到的“孙叔敖举于海”这句里的那位孙叔敖。
他曾任楚庄王时期的令尹,辅佐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此人不仅有治国之才,在治水方面更是了不起。由他所主持兴建的期思陂,比都江堰还要早了三百多年。
眼下赵政正因为郑国渠一事“动怒”呢,此时她装作不知情,让昌平君献上一卷来自楚国的治水之法,也算得上讨巧。
章台宫内她的一番拳拳心语,还不知道能否打动赵政,为缓和二人之间的关系,她必须另做打算。
想到这,芈泽轻轻叹了口气。
当然,她也可以卑鄙地剽窃李斯的想法,先他一步写个什么《谏逐客书》,再让昌平君交给赵政。但她毕竟顶着个外戚的身份,在这个当口为对家的客卿上谏,动机显然不够强烈,说服力也会大打折扣。
更何况,剽窃之事也是她不屑去做的。
她无法阻止李斯凭借自己的才华崭露头角。
如果往后楚系一脉注定要在这场夺权的争斗中败下阵来,那也只能怪他们自己还做得不够好,而不能去埋怨别人太过优秀。
*
朝堂之上,昌平君在群臣面前娓娓而道:“昔孙叔敖于邑之东南,如史河浚其渠,曰清、曰堪,清灌上闸,堪灌三汊口【注】……”
赵政边听,边用笔在竹简上圈圈点点。
“……通篇总结下来,不过二十字:分流减势,次递疏导,安闸垒坝,筑陂筑塘,灌溉稻田。”最后,昌平君这样收尾。
“说得甚好。”赵政点点头,起身下了御座高台,来到众臣面前。
往日略显嘈杂的队伍如今却是疏疏落落,自逐客令下达以来,已有不少客卿闻讯连夜离开了咸阳。
赵政眯了眯眼,一切果然如他所料。
只是不知道,他精心准备的这个淘盘,到底能淘出多少金沙来?
这时一道男声幽幽响起,在寂静的大殿内略显突兀,“启禀大王,臣下也有事要奏。”
着一身绿袍的李斯手执朝笏,缓缓抬起头来。
*
“总之,李斯的那篇《谏逐客书》写得着实精彩,连我都忍不住拍案叫绝。”流华殿内,昌平君滔滔不绝地向芈泽讲述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
“且不说他行文流畅,辞采华美,光说他从秦国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就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也难怪能说服大王‘收回成命’。”说到最后四个字时,昌平君朝芈泽挑眉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