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我之前作话说的太史公为了“合理性”忽略“逻辑性”。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例子,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周本纪》。
钱穆先生对这段的评价很有意思:“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如果太史公想表达西周灭于周幽王废长立幼(当然太史公没写这个理由,因为汉武帝就是这么上位的),以及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情形,大可不必采用如此戏说的手法的。
据清华简,即战国楚简《系年》记载,里面半个字都没提到烽火台上褒姒邪魅一笑的故事: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说到对于史料的思辨态度,我就想到之前有收到条很长的自称政吹的评论。
先喷我说我不了解历史,秦始皇根本不暴虐(好吧,我承认我是有点标题党)。
又跟我说什么秦始皇没有立王后,史书上哪里说秦始皇娶了楚国人之类的。还说让我多去查查资料,不要误导别人。
最后说因为ta只看了文案没有看文所以不好多写?但是ta只看个文案就写了大概300字的小论文耶。。。。。。
但是呢,我知道这个人就是为喷而喷,就算我想认真解释ta估计也不会看的,所以这条评论后来被我删掉了=0=
对某些人来说,历史上没有记载=不存在,历史上有记载=一定是真的,也不知道有种东西叫合理推测,有种方法叫去伪存真。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李开元:秦始皇的后宫之迷与亡国之因》,里面有提到扶苏生母可能是楚国人的观点。
总之,这只是篇辣鸡小说,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当真~
ps:本社畜年底很忙,喝咖啡都喝到胃痛,前天早上又感冒了,所以答应的更新没有安排上,对不起啦【鞠躬
大家也要注意身体噜【老年人慈爱注视~
第48章第卌七夜
庭中林木如碧帘金粟,幽香袭人。
芈泽攀了一枝于手中细细看,“奇怪……桂木素喜暖畏寒,何以竟开在了咸阳?”
这种娇气的花木放在南边的楚国倒是寻常,有《楚辞·九思·守志》为证:“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
但若是放在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却是难得一见的风景,芈泽不由得心生好奇。
便有宫女上前为她指点迷津:“先、先前大王特意派人到楚地引种,命花匠悉心栽培,说是到了时节便可与、与王后一同观赏。不过此花名贵,眼下也只有甘泉宫才看得到呢!”
“大王费心了。”芈泽瞥了眼强装镇定的宫女,转步上了水廊,手里揪了树叶子就往池里扔,心中却想:倒是可惜了这一树的桂花了。
“是我杀死了我的孩子!”远处赵姬凄厉的喊叫适时地插入,“是我啊!”
说话的宫女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在触及芈泽关切的目光后更是连退两步。
在见识过王后将帝太后生生逼疯的手段后,她又如何能不怕?
恐惧在暗夜里蔓延传染,随侍的宫女和侍卫们纷纷跪地求饶。
“你们这是……”刚要出口的字被吞了回去,芈泽苦笑一声,转而道:“……你们竟然怕我?”
没想到与谋害亲孙的太后赵姬相比,合理报复的自己此刻却成了众人眼中更可怕的那个。
“好……很好……”揪完桂叶,芈泽手中只余一截光秃秃的桂枝,她毫不留恋地将桂枝掰成几段,也扔进了池子,“今夜的事谁也不准说出去!”
她想了想还是觉得,与其徒劳解释,不妨顺水推舟。
恐吓也许是最好的保密措施,而建立在她恶毒形象上的恐吓,一定更具效力。
此事绝对不能让赵政知道。
“是!”“是!”
但芈泽很快发现了整齐划一叩头声中某个不和谐的音阶。她将目光直指那个高昂着脑袋,在低眉应和的队伍里甚是显眼的宫女,“你似是有话要说?”
“奴婢不敢。”宫女将头扬得更高,清丽的容貌在月光下略显苍白。
“哦?我看你倒是很敢。”芈泽觉得眼前的女子有些眼熟,但又一时想不起来。
“奴婢只想说句公道话……”美貌宫女不甘心地垂下头,再抬起时眼中早已蓄满泪水,颇有些楚楚可怜的意味,“……其实奴婢觉得太后有些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