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芝叹了口气,看着大伙儿忙活,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带着手套帽子,路上风大,别冻着了。”
说罢,大家伙儿出发了。陈德忠和陈德平各自推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分别载着张秀芝和陈小兰。
四个人迎着寒风,沿着村道慢慢骑出陈家村。
一路上,乡间小路上白雪覆盖,两旁的田野被一层薄霜染白,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空气里混合着泥土的清新和寒冷的气息,偶尔还能闻到远处村民炊烟袅袅传来的柴火味。
陈德忠骑在前面,目光扫过路边的树影和稻田,心里感叹每年这个时候,村里的人都会走亲戚,空气中都弥漫着年的味道。
突然,他听见后座的张秀芝开口道:“今年给你姥姥带的这些东西,她肯定高兴。去年她还念叨咱们带的米酒好喝呢。”
“是啊,妈,姥姥今年身体还好吧?”陈德忠问道,语气里透着关心。
“还行,就是腿脚不太利索了。不过你们多去看看,她心里也舒服。”张秀芝说着,脸上露出一丝温暖的笑意。
陈小兰坐在另一辆车上,紧紧搂着陈德平的腰,小脸冻得通红,却忍不住问道:“哥,咱们到姥姥家能不能放鞭炮啊?”
陈德平哈哈一笑,回头说道:“小兰,当然可以。姥姥家年年都准备着鞭炮,等咱们一到就放给咱们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听到这话,陈小兰的眼睛里顿时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她扭头看了看远处被薄雾笼罩的田野,仿佛看见了姥姥家门前那棵大槐树,树下摆着红红火火的鞭炮和一堆笑眯眯等着他们的亲戚。
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见了姥姥家所在的村子。村口那座老旧的石桥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苍凉,但桥那头传来的犬吠声让人感觉到一丝温暖。
陈德忠用力一蹬,带着张秀芝跨过桥,远远地就看见姥姥家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的炊烟。
姥姥家门口挂着大红灯笼,门前那棵大槐树下,早已有几个邻居围坐着打牌,见到他们来了,纷纷打招呼:“哟,德忠来了!赶紧进屋,别在外头冻着!”
张秀芝笑着回应:“不急不急,咱这不才到嘛!”
陈德忠把自行车停稳,赶紧扶着张秀芝和陈小兰下车。陈德平也迅速卸下年货,大家一齐进了屋。屋里暖烘烘的,姥姥穿着一件厚棉袄,靠在炕头上,见他们来了,立马笑开了花。
“哎呀,来了啊,快过来坐,炕都烧热了。”姥姥招呼着,满脸都是笑意。
陈德忠把年货递给姥姥:“姥姥,这是我们带来的米酒和咸鱼,今年咱们一起吃个热闹年。”
姥姥接过东西,感慨道:“你们每年都想着我,真是有心了。来来来,快坐下,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张秀芝帮着姥姥摆弄着年货,笑道:“您身体还好吧?今年家里人可都惦记着您呢。”
姥姥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慈祥:“我好着呢,有你们常来看我,我这老骨头还能撑几年!”
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炕上,喝茶、聊天、嗑瓜子,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小兰和陈德平则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捧着姥姥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地放了起来。鞭炮声响彻整个院子,带来了过年的气氛,也把邻里乡亲们都吸引了过来。
“德忠,你可真孝顺,年年都给你姥姥带好东西来。”邻居大婶感慨道。
陈德忠笑了笑,摆摆手:“没啥,都是家里有的,顺手带来,孝敬姥姥是应该的。”
不一会儿,院子外传来了几声爽朗的笑声,陈德忠抬头一看,是大舅和二舅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大舅穿着一件崭新的呢子大衣,二舅则是一身挺括的中山装,两人脸上挂着和往年不太一样的笑容。
“哎呀,德忠啊,今天可是有福气了!”大舅一进门就热情地拍了拍陈德忠的肩膀,脸上满是笑意。
“是啊,听说你这养鸡场做得有声有色,咱们这家里可就数你有本事!”二舅紧跟着夸奖道,语气里透着几分真心实意的钦佩。
陈德忠站起身,笑着迎了上去:“大舅,二舅,你们来得正好,正准备开饭呢,快坐快坐。”
张秀芝见两个舅舅来了,也赶忙招呼:“快进屋暖和暖和,这天儿冷得很。”
大舅和二舅在炕边坐下,眼睛却不时打量着陈德忠,神情间少了几分过去的傲气,多了几分和善。两人对陈德忠一家显然有了不同的态度,不再是以前那种居高临下的架势。
“德忠啊,听说你那养鸡场生意不错,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参观参观?”大舅笑呵呵地说道,语气里透着浓浓的亲近。
“是啊,你二舅我也想看看,你这小子真是出息了!”二舅接着附和道,脸上笑意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