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能管店铺,可店中的布料问题还得她亲自找周燕卿谈,所以闲的时候是真闲,可忙的时候也是真忙。
但唯有唐朝,有凡事阿林顶着,她需要考虑的事情少得很。而且阿林这十年来从一只小狐狸进化成一只老狐狸,处理店铺的事儿来就更是游刃有余了。
这天,她带着一大车的东西来到唐朝,因为过两日便是阿林结婚的日子。
江皖看着车厢里的东西都快放不下了才暗暗点点头。
且不说阿林和她之间认识十年的情分,就凭阿林兢兢业业帮她把四间店铺扩大到十八家店铺、四个大庄子的业绩,也该趁着这个机会多送些礼品给他。
来了唐朝这么久,阿林一直对她照顾有加,平常因为要搞事业,所以对成家这件事儿一直没有上心。大约在三四年前时阿林母亲便开始每日蹲守在店里边了,那劝婚的劲儿江皖看了都怕。
阿林一开始倒是任林伯父林伯母怎么闹腾都不当一回事儿,该干啥就干啥。可去年林伯母大病了一场,好悬才救了过来。从那时开始,林伯母拖着病体也要给阿林相看,如今,已经定下一家粮行人家的闺女。
江皖先是来到庄子,庄子这些年人数增加了不少,特别是匠人更是占了庄子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前两年这些匠人们还自己发明了棉花纺纱机和织布机,完全不需要江皖来作弊。
“郎君!”庄子的管事王铁吃过饭后正打算去地里头查看一番呢,一转头,就见江皖赶着马车朝他而来。
江皖吁一声,停在他前头,然后转身把马车里头的两叠书给拿了出来,对着蓝布包的这叠书说,“这是给善行的,你等他回来后交给他。”
这几本是她在宋明两朝收集的和打战有关的书,当年那个拿着棍子拦着她不让她进庄子,还非说她是乞丐的小屁孩已经长成一个小将了。
“另外这叠你拿去给庄子书院里的小孩用,若还有难寻的书,便去信给林叔。”江皖又把灰色布包着的给王铁。
王铁感动极了,连忙接过点头,不停地感谢。这几年来,他们庄子上的人多了不少,但多得最多得,还是小孩。
一是因为生活安定,有许多人看对了眼,纷纷成婚生子,二是江郎君良善,陆陆续续买了好多个小孩来。于是在前年年后,他们庄子里便有了一间书院。
当时简直闹了个大动静,因为没有主家会在庄子里给他们这些人盖书院、让他们的小孩学认字。这个书院一盖,夫子一招,不仅他们庄子里的小儿受益,就连隔壁村子中的小孩都跟着受益!
关键是书院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上,庄子里的女孩们更是强制上,他每日绕到书院旁,听到他女儿的读书声心中就暖得慌。
这会儿王铁紧紧抱着书本,有些期盼问道,“郎君可要去书院里头看看?您上回说扩建在上个月已经全部整好了,这会儿书院的面积比之前大了整整三倍。路也已经修完,几个庄头都来问他们庄子的小孩什么时候能来进学。”
江皖一听,点点头,是该去的,特别是要去看看那条路修得怎么样。
书院在庄子深处,背后便是一个两座山丘,其中一座山上盖了好几间小院,里头都是书院里的夫子在住。另一座山上是几间学堂,里面都是天资聪颖、想要走科举路的学生,若有打算走这条路的都会来这座山上学习。
因为她手头的几个庄子所在的位置都比较近,但它们之间的路却不太好走。为了让那些小孩们不要绕一大圈,所以江皖干脆修条路,这样不仅上学好走,而且在平时运货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在乡间小道上走着,时不时旁边就有人走过。见有一行人搬着几台纺织机朝几辆驴车上走去,江皖问王铁,“纺织庄子上的纺织机又不够用了吗?”
王铁笑笑道,“可不是吗,听闻这批过后还有一批呢,那庄子上催得紧,那些匠人简直熬夜在赶工。”
“那他们的工钱可得加倍,若有身体不行的要注意啊。”这些匠人都练了出来,而且有了发明纺织机的水平,她可想他们都健健康康的。
“您放心,这会儿是他们求着匠人,前段时间那个余管事还亲自来咱们庄子上,带着几斤猪肉好声好气的求匠人们做呢。”王铁想到那个场景就好笑。
江皖惊讶,余管事是阿林从外边正经雇来的,能力很强,把整个纺织庄子管的仅仅有条。但是为人做事比较强硬,很少看他给人低头,更别说带着东西上门求人。
“您是不知,余管事是真的给逼到没办法了,长安和洛阳的棉布行开了后,余管事都不知道招了多少批人来织布,每回我去找他时他都在安排人搞您曾经说的什么上岗培训。我上回还听余管事说林掌柜打算在岭南道也打算开几间店面,所以他们这阵子拼命的找匠人们打机子呢。”
说完,王管事叹口气,感叹的说道,“待到岭南开了店面,那您这棉布可就全国遍地都有得售卖。”
王铁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有些轻快,他当初是逃过难的,自然挨过饿受过冻。像他们这种底层百姓才最是知道棉布棉花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郎君大恩,从此,我们这些人再也不必怕寒冬冷气了!”
没一会儿,书院到了,还没走进就听到朗朗读书声。周边还有零零散散的几个老人坐在太阳底下,也不说话,安安静静的听着书院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