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易中天品三国33 > 第134章(第1页)

第134章(第1页)

记者:但这样的境界当然很高。

易中天:太高的境界了,那么很好嘛,那就是说,我本来就是一个高中生,我没有大学本科学历,再评不上正教授,那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启功先生说的,中学生,副教授。不是挺好嘛。

记者:当个副教授已经很好了。

易中天:是啊。你该知足了呀。何不潇洒走一回。走呗。

解说:在武汉大学工作了将近十年后,易中天在1991年来到了厦门大学,那时候,大学之间的人才流动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记者:为什么要离开武汉呢,为什么要来厦门?

易中天:为了养老,因为那个实在是武汉气侯太恶劣,它恶劣到什么程度,就是冬天它可以冷到零下,夏天可以热到四十度以上,而且最糟糕的武汉这个城市它是冬天室内比室外冷。夏天室内比室外热,你没有躲的地方。这就无法忍受了。

记者: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说呢?打个比方如果我是厦门大学的校长,我会高兴听到易老师这样说?

易中天:我得说实话啊。

记者:那他们为什么选择易中天。谁会选择一个人来养老呢?

易中天:因为我来的时候还年富力强,我至少可以服务十几年。

记者:那你并不隐瞒你的目的啊。

易中天:我不隐瞒,不隐瞒。

易中天:我觉得这是个很实实在在的事情,人就是人嘛。他不能不考虑自己的生命问题,考虑生命问题就不崇高吗?那如果考虑生命问题不崇高那我宁愿不崇高。

(易中天讲课现场)

易中天:中国人在文化上是有一种恋母情结的,我们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歌颂母亲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直唱到现在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唱世上只有爸爸好的。

记者:但是也有评论认为,易老师的红,你的火爆,只是恰好迎合了社会上一种浮躁的心态。

易中天:我肯定是恰好迎合了社会的某种心态,或者说某种需求。至于是哪一种心态和哪一种需求,让评论家去说三道四,让研究者们去得出结论吧。

记者:那你介意学术超男这样的称呼吗?或者电视明星?

易中天:这个不是我能介意,或者不介意的,我介意和不介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何必要介意呢。比方说今天说厦门要刮台风了,我介意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介意吗?我肯定不介意。但是你问我说喜欢吗?我不喜欢。

解说:尽管不喜欢,但多种多样关于他的称谓还是纷至沓来,易中天这三个字在很多人眼中也有了商业炒作的价值。

记者:你会参与商业的炒作吗?

易中天:什么叫商业的炒作?请问什么叫商业的炒作?我再来回答我参与不参与。

记者:比方说易老师的包装,比方说你的书的销售量,或者你拿到的稿酬。通过另外的形式来对你进行包装。

易中天:其实把话说透,说到底,但凡要面世的东西,都会有包装,不包装你不能面世,就像人要穿衣服一样,对不对。你好歹得穿件什么衣服,你才能见人嘛。

解说:从一年前不为观众知晓到今天成为明星,易中天本人也像他讲的历史一样,让人们从里面品出了不太一样的味道。

记者:包括你讲三国的时候,你讲过,你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研究,这个跟以往的说法很不相同。

易中天:是因为我想清楚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百家讲坛》的观众他为什么要听你讲历史。他又不是历史系的学生,他又不准备考试,他干吗要听?他听什么来了?我认为我们观众读者对历史的关注就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关注就是对人性的关注。我们人文学科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活得像个人,感到幸福。问题在哪里,在人性。

记者:但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以史为鉴。

易中天:让谁以史为鉴,如果是给统治者做借鉴,那就是资治通鉴,如果是给我们的人民群众,给我们的每个公民,也做一面镜子的话,那么他在镜子里面看到的应该就是人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