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准备在慕尼黑会议上不惜任何代价来获得苏台德问题的解决。美国政府这时也积极协助张伯伦策划慕尼黑阴谋。9月24日,美国驻柏林大使向国内报告说,英国驻德大使对英国国内反张伯伦势力的发展十分不安,并提醒美国政
府注意,张伯伦的倒台就意味着战争。他呼吁美国政府公开支持张伯伦,以巩固他的地位。美国驻英和驻法大使也向本国政府发出了同样的呼吁。美国总统为了搭救张伯伦、达拉第,于9月26日发给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
两封内容相同的信;国务卿赫尔则给张伯伦和达拉第发出两封同样的信,呼吁他们继续谈判,以便&ot;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的问题&ot;。9月27日,美国总统又给墨索里尼一封秘密信件,请他&ot;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
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要诉诸武力。&ot;当晚,罗斯福又单独给希特勒去信,建议在欧洲某一中立地区立即举行会议,由对于捷克斯洛伐克争端直接有关的各国参加。这个建议说:&ot;继续谈判仍然是唯一的途径,通过这种
途径,眼前的问题可以在持久的基础上得到解决。&ot;
第十二章慕尼黑阴谋(4)
经过阴谋家们的精心策划,一个臭名昭著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会议就这样开场了。美国虽然没有正式参加慕尼黑会议,但被认为是&ot;未出席会议的参加国&ot;。
9月29日午后12点30分,阿道夫?希特勒在巴伐利亚的这个城市里,在这个他曾在破破烂烂的小咖啡馆的阴暗后室开始其卑微的政治生涯的城市里,在这个他曾在大街上遭到啤酒馆政变失败惨剧的城市里,俨然像一个征服者一样
,欢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政府首脑。
那天一清早,他就前往德奥边境去迎接墨索里尼,并且为在会议上采取共同行动而打下了基础。在到慕尼黑的火车上,希特勒怀着好斗的情绪,指着地图向那位意大利的领袖解释,他打算怎样&ot;清算&ot;捷克斯洛伐克。他说,要是那
天开始的谈判不能立刻取得结果,他就要诉诸武力。据当时在场的意大利外交部长、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引用希特勒的,&ot;终有一日我们要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ot;墨索里尼对此表示同意。
张伯伦并没有像希特勒那样事先去看达拉第,为英国和法国制定一个共同战略,来同两个法西斯独裁者对垒。事实上,张伯伦到慕尼黑来的时候,已经打定主意不让任何一个人,当然不让捷克人,甚至也不让法国人,阻碍他同希
特勒迅速达成协议。至于达拉第,他整整一天都像是晕头转向地那样跟着跑,根本不需要提防他,然而业已下定决心的首相还是不放心。
会谈是12点45分在柯尼斯广场的所谓元首府里开始的。这次会谈不过是高潮的尾声,只是办一个正式手续,把希特勒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按时交给他而已。会谈一开始就有一种&ot;普遍亲善的气氛&ot;。没有人当主席。整个进程都是很随
便的。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拼命迎合希特勒。甚至在他作了&ot;无论如何都要在10月1日进军&ot;的开幕发言以后,他们还要拼命迎合他。
会议在墨索里尼发言时,接触到了实质问题。他是第三个发言的。他说,&ot;为了提供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ot;,他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书面建议。其实,意大利领袖当作他自己的折中方案拿出的骗人东西,原来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国
外交部由戈林、牛赖特和威兹萨克草拟出来的。戈林把它拿去给希特勒看,希特勒说可以。于是马上就由施密特博士译成法文送给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阿托利科把它全文用电话传到罗马,那位意大利独裁者,在要上火车赴慕尼黑
之前刚刚收到。这样,所谓&ot;意大利建议&ot;不但成为这次非正式会议上的唯一议程,而且成为后来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在柏林制造出的德国建议。
建议的措词同希特勒被拒绝的戈德斯堡要求极为相似,因此上述事实本来似乎应当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对达拉第和张伯伦或者现在随他们来开会的英法驻德大使来说,却并不是如此。法国总理&ot;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ot;,说它是
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英国首相也&ot;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ot;,并且宣称他本人也想到过一个同这个建议相似的解决办法。至于汉德逊大使,他认为墨索里尼&ot;巧妙地结合了希特勒的建议和英法建议而作为他自己的建议提了
出来&ot;;弗朗索瓦-庞赛大使的印象是,与会者是根据由霍拉斯?威尔逊起草的一项英国备忘录在进行工作。这些不惜一切代价一心只想姑息的英法政治家与外交家竟然如此愚蠢,容易上当受骗!
既然&ot;意大利建议&ot;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数细节还要推敲了。过去是商人出身而且又曾任过财政大臣的张伯伦,想知道在苏台德区的公有财产转交给德国以后,由谁来赔偿捷克政府。希特勒激动地回答说,
根本不给什么赔偿。首相反对规定捷克人在迁出苏台德区时,甚至不能带走他们的牲畜。他说,&ot;难道这是说,农民要被逐出,而他们的牲畜倒要被留下吗?&ot;这时希特勒冒火了:&ot;我们的时间太宝贵了,不能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上!&ot;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