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缅甸东吁王朝野心勃勃,三省总理鲁钦定然还要分兵驻守边陲,绝不可能将兵力尽数投入至安南。
除了西南战场之外,大明在辽东倒是仍驻扎二十余万辽东军;且宣府大同两处军事要塞在宣大总督杨肇基的整饬下,也有十余万精兵强将。
不若从九边重镇抽调精锐?
正当兵部尚书王在晋犹豫不定之时,大明天子朱由校的声音便在暖阁中随之响起:"朕的意思,或可自福建,浙江两省的卫所官兵中选拔精锐,驻守于倭国。"
"对于这些驻守倭国的将士们,在诸多待遇上可予以部分提升。"
自从在倭国发现了大量银矿并将其源源不断押解至大明之后,朱由校说话的"底气"便是大上了不少。
更何况倭国距离大明本土千里之遥,对于驻守在当地的官兵们予以部分补助,也在情理之中,不然拿什么调动将士们的热情?
许是没有料到天子竟会有如此之想,兵部尚书足足愣了几个呼吸的功夫方才反应过来,随即便是苦笑点头:"陛下英明。"
倒是他有些"一叶障目"了,全然忘记了如今的大明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优厚的待遇下,总会有些年轻士卒愿意"背井离乡",远行至千里之外的倭国驻守。
"具体的章程,兵部和户部商议着来,但将士们每次驻守的期限不宜超过两年。"见眼前的朝臣们均没有反对,朱由校又赶忙补充了一句。
"遵旨。"
一语作罢,乾清宫暖阁的气氛便是在悄无声息间逐渐凝重起来,几位神色淡然的朝臣也逐渐坐直了身子,眼神很是犀利。
所有人都知晓,刚刚有关"倭国"的讨论不过是一个小插曲,今日廷议的重头戏,还是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安南"。
"广西及云南两地,近些时日可有军报进京?"正如几位朝臣心中所想,案牍后的朱由校稍作沉吟之后便是话锋一转,直接将话题带到了数千里外的"安南"。
"启禀陛下,"见朱由校发问,身着绯袍的礼部尚书徐光启便是缓缓起身,朝着上首的朱由校拱手说道:"莫朝使臣已于年关前抵京,入住四夷馆。"
"据莫朝使臣所说,如今安南国政局跌宕,后黎朝权臣郑梉野心勃勃,着手准备铲除割据在南部的阮主政权,正是我大明发兵介入的最佳时机。"
"莫朝恳请我大明发兵助其复国,并许诺日后以广源州进献我大明。"
言罢,礼部尚书徐光启便自怀中掏出一封奏本,双手将其呈递给迎面而来的司礼监秉笔之后,便是退回到之前的位置,并重新落座。
事实上,自万历年间,后黎朝崛起,使得莫朝大军节节败退之后,几乎每逢年关,莫朝君主都会派遣使臣进京,请求大明发兵,以战止戈。
但因为大明国力日渐衰微且深陷"内忧外患"的原因,几乎每年莫朝使臣的奏本都是石沉大海,无人问津,朝中大臣也不会自讨没趣的在"安南"国事上挥斥方遒。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大明倒是有了"以战止戈"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