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杨家将真实情况 > 第45章(第1页)

第45章(第1页)

《昊天塔》是最早讲述杨家将故事的元杂剧,那里面就已提到&ldo;八贤王&rdo;。该剧第四折有寇准的一段台词:&ldo;奉圣人的命,并八大王令旨,直至瓦桥关,迎取已故护国大将军杨继业并杨延嗣的骨殖,归葬祖茔。&rdo;戏中把&ldo;八大王令旨&rdo;与皇帝命令提到了同等高度,可见&ldo;八大王&rdo;的特殊地位。不过《昊天塔》只是将&ldo;八大王&rdo;顺便一提,并没有更多的具体信息。即便是这随笔一带,也透露出&ldo;八大王&rdo;是个非同小可的大人物。

元杂剧《开诏忠》称&ldo;八大王&rdo;为赵德芳,这也是&ldo;八大王&rdo;第一次明确身份。后代许多有关杨家将的戏剧、小说和故事,包括刘兰芳的评书在内,都把&ldo;八大王&rdo;视作赵德芳,追溯起源大概都源于此。元人杂剧《抱妆盒》里也说&ldo;八大王&rdo;是赵德芳,他收养了真宗李美人生的儿子赵祯,赵祯就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这可能是后来包公戏中&ldo;八大王&rdo;人物形象的最初依据。

到了明代,《北宋志传》里也提到八王,小说

第十一回八王第一次出场,呼延赞告诉杨令公:&ldo;此是宋君嫡侄金简八王也。&rdo;这里的宋君指的是宋太宗赵光义,他的侄儿金简八王自然就是宋太祖的儿子。同回里又说到围攻太原时,在激烈的混战中,众大臣找不到太宗所在,有人建议立八王为帝。

较之以往,《北宋志传》里的八王形象有了新变化,或者说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补充。首先出现了&ldo;金简&rdo;的说法,使八王的权威有了更明确的体现;其次,军中拥立一事更进一步强调了八王地位的重要。不过,从《北宋志传》提供的事件线索看,这个八王似乎不应是赵德芳,而应该是赵匡胤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赵德芳的哥哥赵德昭(后文还要详细论及此事)。在这里,&ldo;八大王&rdo;究竟是谁,开始有了歧流。不过,无论是赵德芳还是赵德昭,历史上都确有其人,但其事迹与杨家将故事中所述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

京剧中有一出程派名剧叫《贺后骂殿》,是程砚秋与言菊朋的代表作,其中对&ldo;八大王&rdo;的来历有一番详尽解释。这出京剧曾于1976年搬上银幕,由郑国权导演,张曼玲、张元智等人主演。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弟即兄之位。赵匡胤的皇后贺氏让长子德昭上殿质问,光义大怒,要斩杀侄子,德昭气愤,撞死金殿。贺后悲愤交加,带着次子德芳上殿责问。最终赵光义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德芳为&ldo;八贤王&rdo;。&ldo;八贤王&rdo;由六个王爷封号和两项特权组成。六个封号是:亲王、良王、忠王、正王、德王和静王,两项特权是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要对赵德芳如此重封,贺后有一段唱叫&ldo;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rdo;,直指赵光义篡位,贺后将他有四比,一比王莽,二比曹操,三比赵高,四比司马师,每一比都非同寻常,每一比都事关事件的内幕真相,事关赵光义登基的合法性。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关于赵光义的继位,历史记载一直都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从来没有谁诉说得如此清楚痛快,甚至于在这里都不是述说而是痛骂了,给人的感觉是畅快淋漓,非常解气。

在贺后如此不留情面的痛骂之下,赵光义作何反应呢?首先是恼羞成怒,接着是托词遮掩,其后是尽力平息。他的一段&ldo;自盘古立帝帮天子为重&rdo;大体上体现了这三种情绪,先是给贺后骂殿定罪,接着分辩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最后对德芳母子尽力抚慰,大意是说你们不要再闹了,有话好好说,咱们共享天伦富贵。赵光义话中软中带硬,硬中透虚,情感相当复杂。

德昭自杀、贺后骂殿、德芳受封这样一段故事,触动了宋史上最敏感的一处神经。如果单从京剧《贺后骂殿》来看,&ldo;八贤王&rdo;应是赵德芳无疑。但《贺后骂殿》只不过是借历史事件进行铺陈的戏剧故事,把它当做历史真相来解读,实在是有点南辕北辙。《贺后骂殿》触及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离历史真相仍然相隔十万八千里,真实的历史远比《贺后骂殿》复杂曲折百倍。这里面有几个误区应该澄清:

其一,贺后骂殿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说贺后没有那个胆量,而是因为在赵光义继位之时,贺后早已作古了。贺氏为赵匡胤的原配,是后周官员贺景思的长女,早于958年就已病逝,那时还是后周的天下,赵匡胤在柴荣手下听命。她的皇后名分是960年赵匡胤称帝之后追封的,赵匡胤死于976年,离贺氏去世已然相隔18年,所以贺后骂殿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其次,无论赵德昭还是赵德芳都没有受封过八王。&ldo;八贤王&rdo;的称谓只出现在民间传说和故事演义中,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宋史》卷二百四十四有&ldo;燕王德昭、秦王德芳列传&rdo;,赵德芳生前没有封王,更不要说八王了,他死后才被宋太宗追封为歧王,后来改封楚王,徽宗时又改封秦王。赵德昭于乾德二年14岁时受封贵州防御使,任过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开宝六年又封兴元尹,死后追封魏王,后又改封燕王。赵德芳兄弟两人的前后封号加起来也不够八个,而且与《贺后骂殿》中所说的亲王、良王、忠王、正王、德王和静王毫无干系。古代封王是非常慎重之事,多以被封属地为名,德芳与德昭的几个王号都是如此,而《贺后骂殿》中的几个封号与属地无关,反而与德行、操守或亲疏关系联系紧密,这显然离历史事实太远,更大的可能是虚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