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杨业一开始没得到应有的抚恤,很可能有一些情况未明。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里面有一个情节,战争失踪人员与战死的烈士享受的抚恤有很大差别,主人公所在的部队整连的官兵全都牺牲了,但因为没有找到遗体,享受不到烈士的待遇,众人皆知其冤。
杨业的情况很可能与之类似,因为他被辽人俘虏,宋人无法确定他的生死,暂不能按照阵亡的标准发放补贴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事情没有搞清就发放高额补助,很可能闹出笑话。宋真宗时,大将王继忠被辽军所俘入赘辽国,但宋廷以为其战死而给予厚赏,真相大白后很是尴尬。
杨业之死真相大白之后,他受到了高规格的赏赐。宋太宗在诏书中称赞他&ldo;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rdo;,同时认定潘美、王侁等人有罪,其中一条是&ldo;败约,援兵不前&rdo;,致使&ldo;失吾骁将,陷此生民&rdo;。具体到王侁,宋太宗的措词更为严厉,&ldo;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违众任情,彼前我却&rdo;,最后将他除名发配金州,潘美则被削去了三个官职。
应该说宋太宗的处置是公正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杨业传》、《潘美传》在涉及这一事件时,陈述基本相同,可见《宋史》是统一了口径的。几处史料都没有就杨业一事的前后变化给出说明,这就给了后人无穷的想象空间。也许这件事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所以朝廷也就没进行特别的说明。宋廷只是根据事实纠偏而已,这个纠偏是自纠而不是他纠。
无论佘太君还是刘吉,或者是别的什么人,如果他们想要为杨业雪冤,首先得知道杨业有什么冤,造成冤屈的原因和凶手是谁,然后还得着手搜集证据。因为他们都不在战争现场,而要控告的又是监军和朝廷高官,这不仅仅需要勇气、毅力,还需要时间。
但事实是,从北伐失败到潘美受罚,之间的间隔非常短,根本不可能生发出那么多是非来。从《辽史》和《续资治通鉴》披露的史料看,陈家谷之战大约发生在七月初。七月十五日,内迁的78万余边民已安置完毕。至八月辛亥,也就是八月十五日,潘美即受到了处罚,被免除了三个兼官。前后时间不过一个月,处理杨业一事堪称神速,没有任何拖延。
与此相对照的是,大将曹彬的责任追究,则在两个月后才做出。所以,即使从时间上看,&ldo;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rdo;才使潘美等人受罚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张咏的诗,作于989年,那时杨业已死去三年,事情早已水落石出,所以若要说刘吉为杨业翻案,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对于皇帝的处罚,潘美等三位当事人并没有申辩。试想一下,杨业已死无对证,如果他们三人串通一气,一口咬定决无过错,这罪是很难定的,但这种局面没有出现。很显然,他们三人很可能是自己认罪了。
历史上,类似陈家谷口那样的情形并不鲜见。而且有可能,在澄清杨业一事上,潘美不仅无过反而是有功的。第二年二月,距事发不过半年,宋太宗就撤销了对潘美的处分。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至少在宋太宗看来,杨业之死的确罪不在潘美。三人之中,潘美最有可能说明事实真相,这是杨业得以被厚赏的决定性因素。
宋真宗时的大臣杨亿曾说,杨业死后&ldo;天下冤之,闻者为流涕&rdo;。看《集结号》时,主人公为战死的兄弟争取烈士的待遇,其情其景也让人为之流涕。现在的人们,对于杨业的冤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各种版本的故事风行。对于宋朝的百姓来说,很可能是在宋太宗还了杨业公道之后,此事才得以流传的。因为从杨业战死到受重赏,是在短短的一个多月之内完成的。人们没有多少非议的时间和空间。大量的议论和传闻应该出在皇帝连续下诏之后,尽管北宋还了杨业一个公正,但民众觉得远远不够,对这一重大变故产生了种种猜测和深度挖掘。
对于说故事的人来说,有英雄必然要有奸臣,这样故事才会好看、好听。杨家将英勇抗敌的故事口耳相传,杨令公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澶州当时在辽国境内,离陈家谷口很远,却有人在古北口修了杨无敌庙。从宋人的角度看,杨业不过是北伐偏师西路军的副将,算不上顶级名将。但从辽人的角度看,杨业是他们能够俘获的宋朝级别比较高的将领了,他们拿杨业说事,大肆宣扬,目的当然是宣扬自己的战功,客观上也为杨业扬了名。
据有关辽史资料记载,杨业死后,耶律斜轸将其首级北献,并以示诸军。宋辽战争中,宋将阵亡者不在少数,但不见有以首示众的记载,唯独杨业如此,可见他们在杨业身上做足了文章,这种广泛的宣传和心理攻击,对宋军守将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仁宗时的包拯在《论边将》中说,代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必须有最得力人选镇守。因为代州与云、应等州相去甚远,路又平坦,最是易攻难守。太宗时用杨业守之,可见是多么慎重。杨业死后,雁门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宋朝云、代两州守将一遇辽军便望风而逃,辽军顺利而迅速地收回了先前失去的四州。
古北口杨无敌庙的存在,不知是辽人有意还是无意设的一座心理战基地。仁宗时的刘敞、神宗时的苏颂、哲宗时的苏辙等1600多名宋朝官员出使过辽国,他们无一例外地凭吊了杨业庙,苏辙和苏颂还留下了&ldo;尝享能令异域尊&rdo;、&ldo;威信仇方名不灭&rdo;的千古名句。杨业在辽地的声望,反过来又促使他在中原的声望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