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谢栀同崔老伯赶到渡口,果见河边停泊着不少样式不齐的船只。
崔大见二人过来,上前道:
“姑娘,最快的一艘船在一炷香后开,人已经快坐齐了,您上去便是,那船会在枫林渡口停靠,届时您下船,再从枫林渡口用公验坐商船走。”
“好。”
三人一路往崔大定的那艘船赶,崔大挠挠鼻子,问道:
“对了,姑娘,您要去哪儿,以后还回吗?”
未等谢栀回答,崔老伯却止住他的话:
“大郎,天高任鸟飞,咱们不问,姑娘才更安全。”
谢栀也笑道:
“其实我也还没想好去哪,可能往南吧。”
京城的冬日,太冷,太难捱了。
等上了那艘小船,她又叮嘱:
“崔大,等晴仪回来,请她别惦记我,还有,你可切莫再赌了。”
崔大答应下来,怕谢栀不放心,他还起了个誓。
“好了,这儿人多眼杂,还是快带你父亲走吧,以免日后牵连到你们。”
“姑娘保重。”
见父子俩离开渡口,谢栀这才安心坐进船舱内。
这船规格不大,船舱中统共也就只能坐六七人,谢栀数了数,加上她刚好七人。
两个书生,还有抱着孩子的夫妇,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叟。
谢栀往最角落挤了挤,落座下来。
眼见即将离开长安,她心中荡漾起涟漪。
听着耳边夫妇的絮叨声,还有船头甲板上船夫哼着的无名小调,谢栀难得放松。
这一放松,便涌上无尽的疲惫。
接连两日未曾休息,吃得也是马马虎虎,又一直处在东躲西藏的境地,她早就身心俱疲。
寒风从舱外刮进来,穿过单薄的衣料,吹得谢栀彻骨生寒,连脑袋都有些眩晕。
她想,等顺利到了下个渡口,定要先找个客栈休整一番,买件厚实的衣裳,再行上路。
这般憧憬着,谢栀心中又轻快起来,只盼着船能快些开走,带她离开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可一炷香时辰已然过去,船只却迟迟未动。
她不由问船头的艄公:
“怎么还不开船?”
那艄公戴着斗笠,闻言略略回头,抬了抬斗笠,张着一口大黄牙道:
“急什么,里头还能坐下一个人,再等等,再来一人,咱们就走!”
谢栀闻言,有些焦躁,身子愈发不适起来。
好一会儿,终于有一书生模样的人走到船前询价。
只见那船夫伸出三根手指,书生便不满起来:
“这么晚了,能不能便宜点儿?”
“小郎君,您去打听打听,我这儿可是最实惠的,做生意不容易!”
那艄公说完,岸上的男子便走远了。
谢栀心中焦躁愈甚,又道:
“老伯,您看天色已晚,再晚些怕是都看不清了,您就开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