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清欢微愣,悚然一惊:“秦礼和!”
“第二篇《缢鬼》。”
施黛点头:“主人公是个伪君子,表面上衿贫救厄,被街坊邻里视为大善人。”
这不就是连环凶案中的第一名死者,那个乐善好施、道貌岸然的商人穆涛吗?
“再看第三篇《刀》。”
施黛道:“主人公孤僻怯懦,因与匪贼勾结,被噩梦缠身,心中阴影挥之不去。”
阎清欢脱口而出:“是昨天死去的教书先生陈书之!”
他清楚记得,那教书先生寡言阴沉,还很怕血。
“也就是说。”
纷乱的思绪渐渐凝集,阎清欢霎时想通:“这些志怪故事里的主人公,其实都是以死者为原型,只不过分散错开了。”
譬如《刀》中的主角,融合了秦礼和的“布匹商人”身份,以及陈书之“孤僻胆小”的性格。
而《缢鬼》里的主人公,则是用了“教书先生”的身份,以及穆涛“温文尔雅”的脾性。
傀儡师将每两个人的特征杂糅在一起,写进同一个故事里,再打乱顺序,混淆视听。
乍一看见单独的故事,没人会觉得故事与死者有关。
殊不知,故事与死者、死者与死者之间皆有联系,两两交织拼合。
如同许许多多零散的拼图,只有一块块重组拼接,才能窥见完整画卷。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阎清欢不由皱眉:
“既然主角确有其人,故事里的其他描写,也都是真的吗?这些人盗取钱财、杀人越货……”
在傀儡师所写的故事里,三位主人公都犯下的罪行是——
“这三个人,”阎清欢咽了口唾沫,“都曾劫财。”
“如果没猜错的话,三名死者曾将一户人家劫杀,再用不义之财经商发家。”
施黛点头:“真相只有一个,傀儡师是来报那场仇的。”
至于那些被大肆张贴的志怪故事,与其称为杀人预告,倒不如说,是要把三人的恶行昭告全城。
傀儡师已成功大半。
由他写下的故事早就传遍长安城,在百姓眼里,三名死者作恶多端、死有余辜。
这是不仅杀人,还要诛心。
她一通分析落在耳边,语气虽轻,却极为有力。
阎清欢听得怔愣,好半晌,才露出激动的叹服之色:“的确是这样!”
“江公子不是在调查纤草纸的来源吗?”
施黛细忖,摸了摸下颌:“等确定了地方,去那儿问问二十多年前的悬案,说不定就能确认傀儡师身份。”
她生得端丽,这会儿凝神思考,双目清如远山,比起多数时候含笑的模样,平添春水般的空明澄碧。
江白砚与她对视,语气淡淡:“明日能查清。”
他的两位队友,怎能如此靠谱。
阎清欢按耐不住心底激动,斗志更满。
长安城果然遍地是能人!
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施黛抿唇压住上扬的弧度,握紧双拳,难掩激动地在袖口里锤了锤。
终于!说出那句经典台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