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要赴死的吗?”一位胆大的百姓朝着为首的官差问道。
官差一言不发,似是没有听到这句话。
“哎,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情哟,你想想先前征兵的时候发的那个补贴才多少啊,还是处于盛世的时候,现在发这么多,肯定反常!”一位大婶回道。
一时间,围着的百姓们都热闹起来。
溜出书院的胡宗瑞也在其中,听着身边的百姓絮絮叨叨的声音,心中升起一个主意。
若是边关战事紧张,一触即发,自然会大量征兵,为了最快招到人,必然会给予大力的补贴。
虽然也可以强制人们服兵役,但那只会人心散乱,他日若战事发起,很有可能会被敌军所恍走。
想到这里,胡宗瑞笑出了声,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天赋异禀,竟能推理出这些东西来,这样看来自己在东林书院的日子也并非毫无长进,并无先生说的如此不堪啊~
那既然边关战事一发,按照当前的情况,只怕不会一下就停战,那么日后粮食是最为重要的,朝廷打仗养的这么多兵马可不是不吃饭就能上阵杀敌的人。
更何况若是长久来看,现存的粮食定然不够吃,但大昭朝那么多百姓,都是嘴,不可能停止吃饭的,那粮食只会更为紧张。
但自己能想到的,京城的官员不可能想不到,不然那不就成了吃白饭的官员了?
故京城定然已发布了合适的收粮政策,只是估计一道道程序往下走,还未有那么快到绥宁城,这其中的空档就是自己发财的时机!
想到这里,胡宗瑞连忙往家中赶去,也顾不上书院内还有不少的课业没有完成。
翌日一早,书院准时上课,方教授环顾一周,丝毫没有见到胡宗瑞的影子,便问道:“胡宗瑞这是又去哪里了?你们可有人知道?”
下面的学子们或是面面相觑,或是低头不语,,没有一人出声,这时候的方教授是最为恼火的,若是有谁一不小心说错了话,那可是要被罚抄书的。
“他好似昨日申时初的时候就离开了书院,翻墙出去的,我不小心瞧见的。”一个极小的声音在书院内响起。
“又出去了?这厮是不打算学东西了,东林书院可不是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方教授用戒尺用力地敲打着桌面,发泄着不满。
“你们这节课自习,下次我要对你们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考校,若是不合格的,有你们好瞧的。”
说罢,便大步离开,他要去找胡府,如此的学子,将学问看作儿戏,三天两头地便偷溜出书院,自己的书院可供不起这样的学生!
……
胡府,胡夫人在用膳的时候方才见胡宗瑞竟又在家中,怒喝道:“你这是干什么?书院不用上课吗?”
胡宗瑞对这场面早已轻车熟路,直接夹起一个肉包子塞到他娘的嘴里,快速道:“娘,您先别急着生气,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胡宗瑞如倒豆子一般将所自己的猜想一股脑袋的说了出来,又道:“娘,我这次回来就是为了这事,且我已经交代下面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