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德已经在河津县城内溜达了两天,他决心找到汉奸屠四娃,砍下他的项上人头献祭给香草的老父亲----来福老汉,一是给来福老汉报仇,二是为了实践自己对香草立下的誓言。
原来在吉县城内驻扎着一个排的鬼子。他们主要负责巩固和维护全县的治安,镇压地下抗日力量,为日本军队建立一个稳定的粮食供给渠道服务。
虽然自“中条山战役”之后,鬼子彻底占领了山西南部三角地区!
但是,随着鬼子兵力的逐渐匮乏和抗日力量的进一步壮大,敌我双方的力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
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军事、能源不太重要的地区,集中兵力对一些军事重地、交通沿线、煤炭、食盐等重要地点进行防守。
为此,汉奸屠四娃也随着这支队伍调往运城市的河津县进行驻防。为此,陈茂德只好一路追到了这里。
河津市,古称“龙门”,别称“耿”,属于运城市所辖,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黄河、汾河二河交汇处,西隔黄河与陕西省为邻。
据“河津一名龙门”记载;河指黄河,津为渡口,河津也称“大河要津、大河之津”;津也有滋润之意,寓意母亲河滋润、养育河津,自此河津作为政区名一直沿用至今。
陈茂德漫步在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街道上,他尽情地欣赏着这个完全不同于陕南风格的黄河东岸小县城。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凝固在了历史和时间之中,码头上岸的行人和驼队悠然自得地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
阳光洒落在黄河边的小街上,骆驼、毛驴和骡子的蹄声与清脆的铃铛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它们或拉着满载货物的车辆,或驮着沉甸甸的行李,慢慢悠悠地前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而那些光着大脚丫子的妇女们,则手提几尾金灿灿、活蹦乱跳肥美的“黄河鲤鱼”,轻快地从青石板上走过。
她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矫健,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生命力。
这些生活在黄河边上的女人们,由于经常下河摸鱼、上山砍柴等劳作,所以她们的脚并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依然保持着自然的形态。
她们的性格也如同这片土地一样,淳朴洒脱,豪爽不羁。每一个路过的妇女都像是香草的翻版,让陈茂德不禁想起香草那个勇敢坚毅的女子。
随着时光的推移,太阳逐渐升高,阳光透过渔网洒在了被岁月打磨得十分光亮的街道上。
这种独特的景象令人感到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此刻,忙碌的人们开始穿梭于这条街道之上,他们或许是去赶集,又或者是前往城内走亲访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明清时期的建筑散发着沧桑的气息,而一只慢悠悠踱步的大黄狗更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恬静和安逸。
这一切共同勾勒出了一个恬淡安逸的黄河小镇,让人感受到了那份难得的静怡时光……
并不高大城墙环绕着县城,城门楼子倒是有几分雄伟壮观,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城内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黄河奔腾而过,县城周边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怎么给香草的父亲报仇呢?陈茂德戴着黄河边上渔民平时戴的大斗笠,怀揣着两把驳壳枪,一直在街上巡巡,寻找着机会。
“站住,主动接受我们的搜查!”刚转过城墙的拐角,陈茂德平静的思绪突然被一队持枪的伪军打断了。
“说你嘞!那个戴斗篷的,快点往前走!”正在迟疑是该后退、还是该前进的陈茂德被一个领队的伪军汉奸发现了,远远地用手对着他指指点点的喊道。
陈茂德左右看了看,只得硬着头皮走向城门口的日军检查站。
他决定先探探情况。他走近那位伪军小头目,假装畏畏缩缩的问路。
“兄弟,请问我侄子屠四娃住在哪里?我是他的远房亲戚,来找他有点事。”陈茂德一脸和善地问着面前的伪军小头目。
那名伪军小头目上下打量着陈茂德,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之色,语气生硬地问道:“你找他干什么?”
陈茂德脸上赔笑,解释道:“我是他表叔,有点私事来看他,顺便给他带了些家乡的特产。”说话间,他扬了扬手中的一大兜子吉县大苹果,示意给对方看。
然而,这名伪军眼神闪烁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