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风雨如磐的妙处 > 第34章 三秦男儿守家门上(第2页)

第34章 三秦男儿守家门上(第2页)

因为横挡在他们面前的三百里中条山、川流不息的黄河岸边,有一支不誓死不退的军队,这就是陕军壮士!

“自古秦兵耐苦战,十士九死中条山!”

他们用血肉之躯构筑了日本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防线,从而保护了自己的家乡,也保住了大西北和大西南,使关中大地免遭战火涂炭,三秦父老免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这支英雄部队的前身就是由爱国将领、千古英雄杨虎城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

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黄河岸边的风陵渡,对岸就是陕西的东大门潼关。

关中开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起来!

当日军如狂风般席卷而来,兵临黄河岸边的风陵渡,并对潼关虎视眈眈的时候,这个惊人的消息像一道闪电,划破了西安宁静的夜空。

当时,担任西安行营主任的蒋鼎文听闻此讯,顿时惊慌失色,六神无主。

这位曾经被蒋介石委员长寄予厚望的“五虎上将”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和果断,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逃离这座即将陷入战火的城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蒋鼎文匆忙收拾行囊,带领着亲信随从,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地离开了西安。

他们没有留恋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没有考虑城中百姓的安危,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就这样,蒋鼎文抛弃了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背离了人民的期望与信任,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接替他陕西省政府主席的新人选是西安人孙蔚如。

他向陕西乡党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同时,孙蔚如主动向蒋介石请战,并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1938年7月,一支由3万多名陕西子弟组成的队伍歃血为盟、裂袍为旗、兵出潼关!

他们冒着决死之心,开进了黄河北岸的山西中条山抗击日军。

当时的日军想要进入陕西关中,就必须先要渡过黄河。

要渡过黄河,就必须要占领黄河的三大渡口蒲津渡、风陵渡和茅津渡。

要占领这三大渡口,就必须先占领黄河岸边的中条山。

因此,中条山之于陕西,之于整个西北地区,乃至更远的西南地带和当时的陪都重庆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一旦日军成功占据陕西关中这一要冲之地,他们便可向西挺进,轻而易举地攻陷甘肃、宁夏等地,甚至可能一路长驱直入,将新疆也纳入囊中;

若选择朝南进军,则能顺势侵入四川盆地,并进一步向战时陪都重庆发起攻击;

而若是朝北进发,则会对抗日中流砥柱---革命圣地延安构成严重威胁。。。。。。

鉴于此种形势,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必须坚守住中条山这块战略要地!

1938年7月,38军扩编为31集团军,孙蔚如任集团军长官,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部。并保留了17师和177师番号,师长分别由耿子介、陈硕儒担任。

随后,一支英勇的军队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趁着夜色渡过了黄河。

这支军队有三万之众,他们都是来自陕西的好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陕西愣娃!”

那么,为何这些人会被赋予这样一个特别的称号呢?

原来,“愣娃”这个词在北方有着特殊的含义---它代表着忠诚、朴实、勇敢和坚定不移的品质。

这些“陕西愣娃”们,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拥有着无比坚韧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