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饭店每天给豆腐坊,提供15斤黄豆拿去加工,赵小蕊则需要交回来一定比例的豆腐。
而她,则只赚那些豆渣。
这种模式。
和别的生产队的“集体豆腐坊”不一样:那些豆腐坊,全是一笔糊涂账。
每天的豆腐损失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
人家别的生产队的豆腐坊,就愿意那样干:帐不糊涂一点,豆腐坊的人和生产队干部,咋捞啊?
所以赵小蕊个人负责的这个豆腐坊。
她生产出来的豆腐,其中大部分,得供饭店使用。
剩下的豆腐,才能对外出售。
别以为饭店开在这个地方,感觉稍微有点偏远,会担心豆腐卖不出去?
不存在的!
在这个时期。
城里的居民想吃块豆腐,那真还不是拿着钱,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每个月,一个城镇居民,只有一斤半的豆腐定量供应票。
在物资极度短缺的这个时代。
只要谁手上有任何东西,其实根本就不愁卖。
更不用担心怕他们会嫌远,不会走那么远的路过来抢购不存在的!
只怕他们手上没豆腐票,想买也买不到而已!
现在饭店和招待所的工程,基本上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就剩下一点细枝末节的零散活。
这些东西,都不需要社员们来干了。
饭店的18位服务员,还有10来位后勤打杂的工作人员,已经足够使用。
老支书和大队长,把全部的社员都调到三十里铺生产队的沟壑里,开始着手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而饭店这边。
则全都交给叶小川、张海丽,王硕,胡勇以及赵小蕊、白珍珍他们去操持。
用大队长老赵的话来说:
他就是只山猪,吃不来细米糠。他自个儿是个粗人,干不来这些细碎活。
还是手握着锄头,到地里去干农活,老赵心里才更踏实些
眼看着饭店开业大吉的日子,一天一天临近。
叶小川和张海丽他们,每天都在饭店那边忙前忙后。
好多时候,甚至都顾不上回生产队睡觉,时常就在饭店那边凑合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