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内部,他对学者的支持措施之一是,一旦学者通过了秀才考试,那些成绩优异的人可以获得家庭每月的粮食津贴。从通过秀才考试的那一天起,学者们免于向官员下跪,有权雇佣仆人,免除税收和劳役,即便犯错也能免受惩罚;地方官员不得随意虐待或斥责学者。
杰出的学者得以免税高达七十九亩土地,而更高阶的学者(如举人)则可以享有三百亩,至于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学者,他们的免税土地甚至可以达到两千亩。
这样的待遇并不仅仅是优惠那么简单。对比之下,清朝——那个历代学者常常予以批评的朝代——为学者们提供了什么呢?除了那些长得让人无法砍断的冗长队伍之外,别无他物!
刘邦对那些每月只会沉溺于空谈、无端炫耀,假装自己是学者的行为不以为然。他敬佩那些勤于国事、心胸开阔的人才。他更加欣赏那些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而不是那些只为自己利益着想、排斥他人、假扮学者的行为。
他只是为顶级公务员和学者设定了相对较低的门槛,但在之前的朝代,这如何能被视为对学者的不尊重?又如何能成为学者的沉重负担呢?
准确无误地讲,他创立的七篇文章考试制度几乎确保了在汉朝和清朝近五百年间,顶尖学者能够获得财富和地位。
“不学习就是不求进步!”刘邦补充道,“看看四周,朝中谁是杰出之才?”
刘盈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陛下,我认为武成殿的农业部长金忠志和包勋,以及全世程和开昌莫都是品德和学识兼备的优秀学者!”
刘邦点了点头,示意刘盈,“那就下旨,让他们到东宫去教授皇子们。”
刘盈继续沉思道,“他们是单独教授,还是与其他皇子一同授课?”
与此同时,宫中有一处专门供皇子们学习的场所,名为大书院。那些尚未被封地的皇子们在此学习,受到农业部长和秘书省学者的指导和教诲。
“让他们单独授课吧,”刘邦沉思片刻,然后决断道,“毕竟,他们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
确实,尽管刘启年纪尚幼,地位不高,但他毕竟是东宫的长子,大汉王朝的未来继承人。
“我想,陛下,他最好还是与他的皇子们一同学习,”刘盈坦白地说,“他刚刚开始接受教育,不必单独辅导。而且我们是一家人,何必对自己人如此正式呢?”
刘邦开怀大笑,同意了刘盈的建议,“对,你说得没错!”随后,他不禁叹了口气,补充道:“再过几个月,这些孩子们就会被分封到各自的封地,作为一家人,他们便不再能时常相聚了。”
此时,刘启带着一脸困扰的表情,扯了扯刘邦的袖子,央求道,“祖父,祖父,我能不能不去学习?”
出乎他的意料,通常对他宠爱有加的老皇帝坚定地摇了摇头,语气严肃地说,“不,你必须去上学。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获得智慧,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学会分辨是非!”
吕后也开口劝诫道,“我的孙子,你不能忽视读书写字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人,你必须重视教育!”
刘启轻轻地叹了口气;无论他穿越了多少次时空,似乎总无法逃脱去上学的命运。
刘盈带着一丝戏谑的微笑望着他,“快点吃饭,吃完后,我带你到大书院亲自参观一下!”
听到这提议,刘邦笑了,“你何必这么着急赶他走?不必这么匆忙。”
饭后,老皇帝前往天子宫处理政务,接见大臣们。
吕后为刘启精心挑选了一套新装;一件绘有蛇纹的华贵长袍,腰间系着精美的玉带,头上戴着一顶缀有银线的丝质帽子。
“我的孙子真是英俊潇洒!”吕后从头到脚打量着他,然后将他领到外室,那里刘盈正等待着,“不必责怪他;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跟他说。”
“我明白了,陛下!”刘盈低头行礼,随后转向刘启,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过来,跟我来。”
刘盈,作为刘启的监护人,向吕后诉苦,“陛下,父亲在责怪我!”
“你在做什么?不能温柔地与他沟通吗?”吕后责备刘盈,“你不要将他当作你的臣子,他是你的孙子!”
“陛下,我并没有大声争执!”刘盈叹了口气,意识到作为父亲,在长辈面前,他不能严厉地责备自己的孙子。
刘启随着刘盈步出坤宁宫,两人的步伐沉重而缓慢。一旦跨过门槛,他回头一瞥,只见吕后仍在挥手告别,眼神中流露着深深的依恋和不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要回头!”刘盈语气坚定地提醒他,“你祖母现在听不见你说话了!”
“知道了!”刘启轻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