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明朝十六帝对话 > 第20章(第1页)

第20章(第1页)

石亨,曾守卫大同。也先攻大同时,他打了败仗,一个人跑回来,受到处分,后来还是于谦推荐他掌管五军大营。北京保卫战期间,他是于谦的副手,为击退也先立下军功,进武清侯爵。石亨为表示对于谦的感谢,再加上他功不及于谦但所受封赏却超过了于谦,心中惭愧,于是荐举于谦的儿子于冕,景帝召于冕赴北京。于谦辞让,景帝不允。于冕到北京后,于谦不但不领情,还上疏景帝,言辞恳切,指责石亨徇私:&ldo;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倖,决不敢以子滥功。&rdo;于是,石亨由恩生怨。

当然,于谦之死,也不能从徐有贞、石亨等辈构陷这样简单来看。

古语有云:&ldo;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rdo;水不能清,人不能察,这种情况虽然与官僚士大夫长期接受的儒家正统教育相背离,却深刻地表明了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于谦是在传统思想文化熏陶下的官僚士大夫,性格刚正不阿、洁身自爱,不会接纳也不会融入官场的人情世故中。而以徐有贞和石亨为代表的另一种官僚集团,抱着强烈的政治动机,到处投机钻营。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不讲究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是一切从个人私利出发,树党营私。

以于谦的操守和性情,被传统社会的官场所边缘化,为同僚大臣所孤立,是很自然的情形。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官僚集团或许还能容忍于谦的存在;一旦天下无事,于谦必然会被排挤,甚至遭到杀害这样的奇祸。在北京保卫战之后,即使于谦多次请辞避让,极力想逃离政治斗争的漩涡,但悲剧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于谦至死都不明白,他那样身体力行地按照儒家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什么反而还会招来祸端。

从土木之变到夺门之变,从更立太子到复储风波,短短数年之间,明朝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件。这些事件中,有的豪壮,让人激情澎湃,让人热血沸腾,如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有的沉重,让人窒息,让人绝望,如功臣于谦的冤杀。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中,在宫廷政变、政治权术中,不乏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总能见到光怪陆离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每个人的操守。也许随着时间飞逝,有些事不再清晰,有些人不再被记起,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些事情让人记起,有些人值得牵挂。于谦正是这样的人,他也做过这样的事。

成化二年(1466),英宗的儿子宪宗朱见深为于谦平反,诏复原官,追赠太傅。弘治七年(1494),赐谥曰&ldo;肃愍&rdo;,建祠,匾额书&ldo;旌功&rdo;。万历十八年(1590),改谥为&ldo;忠肃&rdo;。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ldo;丹心抗节&rdo;。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赖家度,李光璧:《于谦和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年

(2)林寒选注:《于谦诗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

王守仁

------------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而他的学说‐‐王学(阳明学)‐‐也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上世纪三十年代,钱穆先生著《王守仁》,说他是明代学者的重镇、宋明理学的高峰。钱穆还曾说:&ldo;阳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rdo;即使在明朝人看来,王阳明的个人魅力也确实非凡。明末崇祯时期的学者黄景昉说:&ldo;王新建(守仁)能用度外人,收罗甚富,如致仕县丞、捕盗老人、报效生员、儒士、义官、义民、杀手、打手等,皆在笼络奔走中,即土目亦为心死。大都眼高襟豁,从学问澄彻来。&rdo;这种豪杰之气,使王守仁几乎很难得到&ldo;醇儒&rdo;的赞誉。然而,他在生前却确实以近乎诡辨的睿智和显赫的军功征服了世人。

当代学者陈来先生曾说,王阳明身上最典型的精神气质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豪雄、神秘。对于王守仁的一生来说,作为政治家,其豪雄之气无与伦比;作为文学家,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作为思想家,他是一个提倡神秘主义的牧师,影响深远。

------------

政治家:坎坷之途(1)

------------

王守仁的一生,几乎体验了明代政治生活中的一切:科举、任官、谏诤、廷杖、贬谪、平叛、晋爵、受诬、辞官、病老等。其中正德十四年(1519)在江西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被视为王守仁的不世奇功,而新建伯的爵位也由此获得。

然而,王守仁的政治生涯却体现为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二律背反:一方面政治声望不断升高,另一方面却是仕途日趋坎坷。平定宁王叛乱,无疑代表着他政治生涯的高峰。在此之前,王守仁恪守着一个官员兢兢业业的本分,却从未受到重用;在此之后,王守仁一定是想起了功成身退的古训,所以借着为父亲守丧的名义居家不出,但却拗不住朝廷的征用,最终死于军旅劳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