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年五月底,沈爸沈妈和大哥大嫂接到了上面的通知,和农场的几个教授一起被接回了北京,因为回去落实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他们也没有来沈安宁这里,只简单地留了封信说了大概情况。
作为一个经历过一次的人,沈安宁当然知道后面的事情,也理解爸妈的考量,她原也没打算在这个时候和父母回北京,不出意外,再过一两个月上面就有具体的消息了。
七月,沈爸给沈安宁来了封信,他和沈妈的工作已经重新落实好了,大哥和大嫂也进了研究院,做起了他们的老本行,因为刚进研究院,项目处于发展时期,很缺人手,夫妻二人暂时没有很多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小侄女沈梓希还是和沈安宁在东北,等到高考过后一起回北京,到时候大伯大伯母爷爷奶奶爸妈那边都能帮忙带。
入夏后,村里人上工也没了热情,有不少老人小孩喜欢聚在沈安宁的医务室,自然而然,他们也发现了沈安宁学习的事情,这事儿本来也没有什么好瞒的,沈安宁大大方方的把书给他们看。
“小沈知青,你都这么有文化了还天天看书呢,这大热天的歇歇,婶子带了那个薄荷水,给你倒一杯。”
沈安宁笑了笑,“谢谢大栓婶子,这两年变化很快,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城里的工厂退休的人少,想找工作的人多,这当然就要选择最优秀的那一批人补充工人队伍了是不是。”
沈安宁话也没有说太满,毕竟现在高考恢复还是没影儿的事儿。
不过看着在座的几个婶子奶奶,估计她的话还是很有作用的。
果不其然,村里的初中生高中生除了上工的时间,晚上都会聚在大队部学习初中高中的课本知识,知青也被她们请了过去,沈安宁也在其中,她把自己整理的数理化的知识笔记带了过去,比起别人的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沈安宁和知青手里的资料可谓是在这小小的湖里荡起了大大的涟漪。
几个初中毕业的学生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和高中生的差异,所以他们更刻苦,更努力,沈安宁好几次都被留在大队部给他们讲高中的数学题。
又是一个夜深的晚上。
沈安宁把粉笔放好,“好了,今天的数学题就讲完了,大家明天白天有空的时候可以继续按照我们的进度往后复习,不会的就晚上过来一起讨论。”
“沈知青,辛苦你了,每天都教我们到这么晚。”
“是啊,沈知青,明儿早上我奶做豆腐脑,我给你端一盆过去,明儿你别做早饭了。”
嗯嗯嗯,,,
“行,你回去代我谢谢奶奶。”
许红霞打着手电照着路,和沈安宁一起回家,她现在已经是沈家小院的常驻人员了,这个点虽然大队部的人散了,但回了家她还是要继续开小灶的,为了将来能扬眉吐气地回北京,她这段时间是真的拼了。
十月初,沈安宁收到了北京那边爸爸寄过来的信,上面已经确定了今年恢复高考的事情,具体时间就在这个月就会通过全国各大媒体宣布,沈安宁看完信,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一脸。
虽然她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但是当真的确定这个消息的时候,她还是控制不住心里的难过和激动,这一次她终于不会重蹈覆辙,也彻底地和上辈子的那个过得并不幸福的沈安宁说再见了。
十月二十一日,恢复高考的公告正式出台,当广播的转播通知传到公社时,村里的人都沸腾了,尤其是家里有符合条件参加高考的家庭,直接在屋里跪拜了起来。
这一次因为是阔别了十年的高考,所以对年龄的限制很宽松,所有的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都可以参加高考,主要考察个人的政治素养,破除成分论,这个通知一出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国家对人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