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兴庆宫。
兴庆宫在长安城的东面,紧靠东外郭城墙,北面为永嘉坊,西面为胜业坊,南面为道政坊。
它是李隆基在藩王时的府邸,李隆基荣登大宝后,一再扩建所在的坊,使其到达如今兴庆宫的规模。
大唐的中枢,也已经从皇城的太极宫,转移到号称“南内”的兴庆宫。
平时朝会、听政,宴乐群臣,一般都在兴庆宫中进行。只有大型的朝会、集会、典礼,才可能会入皇城的太极宫,或者去长安东北的大明宫。
天还未亮,群臣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在内门外等待。
平明,监门校尉唱籍完毕,百官称在后,在鼓乐齐鸣中,进行长达半个时辰的早朝仪礼。
仪礼毕,百官鱼贯而入。
兴庆殿深处,皇帝的黼扆已经设好,百官的坐席也已铺开。
香案摆放在陛下。
薰炉之烟袅袅……
李适之和李林甫入兴庆殿后,率领所属的省台官对班于香案前。
其他百官跪坐于殿庭左右。
“陛下至……”
随着监礼官的呼喊,百官起身先拜。
一袭金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的李隆基,在宫女的拥簇下,步入第一重门。
索扇。
扇合。
当李隆基坐上帝座后。
扇开。
归于左右。
左右羽林军,手持仪仗,从东西阁而入。
“拜见陛下!”
在通事舍人的礼读下,两位宰相带领文武百官向李隆基再次一拜。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李隆基一抬手后,众臣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已经年近六旬,却如同中年人一样,鬓角的头发还是黑色。
除了贵气与威严,李隆基身上还有一种风雅的气质。
朝会上,最先处理的是上报“政事堂”的奏事。
接下来是一些日常事务,和地方要事。
由李林甫向李隆基禀告,并且给出妥善的方案。
李林甫已经到花甲之年,虽然年老,但能从面容轮廓上,看出他当年的风采,他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绘声绘色,有理有据。
总是能让一众大臣拍笏叫好,使李隆基满意点头。
当然,也有看不惯李林甫的,但自从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牛仙客非宰相之才,被李隆基怒而杖杀以后,谏官和大臣们,已不敢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