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年终考成在皇帝的眼中,王化贞是个背锅的。
而孙传庭,通过让傅国的一番试探,也察觉了王化贞是个背锅的。
那么,对于要背锅的这件事情,王化贞本人知道吗?
答案是有所察觉。
能从户部主事一步蹿到辽东右参议,就算是有他老师叶向高在背后出力,但王化贞本人也不是个十足的蠢货。
更何况,叶向高还特意的对王化贞进行过一番嘱托。
为此,在广宁的这段日子中,王化贞可谓是夹着尾巴做人。
在接到了孙传庭要他主持往民间销售货物,以抑制物价的行文后,王化贞忍不住挠起了头皮,将自己的师爷找了过来。
“你说,这姓孙的是打的什么主意?”
看着自己的师爷,王化贞开口问道。
“我有些猜想,但还不敢肯定。”
正在翻看帐本的师爷抬头看了眼王化贞后,想了想道。
“恐怕是冲着银子来的。”
“银子?说说看。”
闻言,王化贞冲对方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直说。
“那个孙传庭,应该是明白了皇帝的打算,想要通过打压辽东物资的价格,从而节省白银,但他自己又不会,所以才想要东家去做这件事情。”
“皇帝的打算?”
闻言,王化贞有些不解。
这怎么牵扯到皇帝了?
“陛下对货币的描述,你看过没有?”
知道王化贞没有想明白其中的道道,师爷开口问道。
“当然看过。”
点了点头,王化贞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能在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王化贞要比杨涟、左光斗这种二愣子就看风向的能力强的多。
对于刊印在京报上的东西,王化贞可是仔细的研究过的。
“货币象征着民力,只是方便民间交易的工具。”
重复了一遍京报上的内容,师爷继续道。
“我总是有种感觉,陛下的话说的东一句西一句的,可能没有说完,但还是给了我一些领悟。”
“我们在广宁做的事,是囤积居奇,控制市场上的物资量,以能用最小的成本,赚到最多的银子。”
“每年辽东各镇的军饷,都是按照市价折算成白银,然后由朝廷划拨银两。但实际上,辽东的运输、店铺都由我们控制,每年物资价格上涨多少,都是由我们说了算,所有,每年朝廷要给的军饷也是我们说了算。”
“皇帝很聪明,专设了转运司,负责运输物资,又在京城招揽商人,提供物资,从我们的口袋里,拿走了很大一笔钱粮。”
“这点我知道。”
闻言,王化贞脸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谁掌握了运输,谁就掌握了定价权。
通过组织大规模运输队的方法,晋党捏住了大明整个北方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