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笔趣阁 > 第231章 新科进士 馆选(第1页)

第231章 新科进士 馆选(第1页)

第231章新科进士馆选第231章新科进士馆选

没过多久,殿试相较于往昔提前举行。

皇帝在大殿内亲策于庭,所提及的无外乎都是军政、吏治相关内容。

不过大多都是泛泛而谈,不会细究。

因此一场殿试下来,众人排名并未有太多变化。

而与后面几位贡士相比,回答显得有些平庸的杨文远,则是依旧站在了第四名的位置,二甲第一。

前面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按照惯例,他们会被立即授职,入翰林院。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至于,其他的二甲、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进翰林院,还要再经过一轮考试,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选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

若是点翰林再不过,那就只能告别朝堂中心汴京,寻求外放了。

盛紘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在外漂泊个几十年,然后官员考核评优,再是朝中有人,得以重新升官,亦或是补官升入汴京,得个了京官头衔,但也只是朝堂里的小虾米。

而更多的,则是直接泯然众人,权力不过州县,一辈子待在基层。

反观入翰林院的庶吉士们,则截然不同。

与外放的进士们比起来,他们更像是天潢贵胄。

平日里给他们授课的是户部和礼部侍郎。

也无需操心吏治考评,只需在翰林院潜心研习经史,编修史书即可,同时还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负责起草诏书,偶尔还为皇帝讲解经籍(当然,这一般是为皇家子弟服务,不过现在显然是用不上了),被视为皇帝近臣。

三年过后,亦或是提前恩科,值此新老庶吉士们交替之际,会再度进行考核,也称为“散馆”。

剩下的则会被派往地方,担任知府等要职。

无论如何,庶吉士们都能迅速成为大周的高级官员,较快地进入中央统治核心。

非进士不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入内阁。

因此,庶吉士又被称为“储相”。

都说会试是学子们鲤跃龙门的机会,但殿试后的翰林院馆选,在新晋进士们看来,也是不遑多让。

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毕竟会试落榜你还能继续考,三年又三年,一直到死都行。

但进翰林院的机会,却是新科进士们此生唯一的机会。

一旦错过,那是一生也弥补不回来的。

对于任何一位想要在大周朝堂施展心中抱负的官员来说,庶吉士就是他们最快捷的通道。

杨文远自然也不例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