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石浩来到节度使府,受到贾琮接见。
待石浩行礼之后,贾琮命他坐下说话。
贾琮不由问道:“石知府,为何阻拦新学堂修建?”
石浩正色说道:“回大人,朝廷既然有了科举选士制度,大人为何又多此一举,又来个新学选拔制度呢?”
“大人此举,置于朝廷于何地?便是大人不找下官,下官也准备劝劝大人,不要行此有悖朝廷之事,还请大人在燕云之地,全面废除新学。”
此人,愚忠,顽冥不灵!
贾琮皱眉说道:“石知府,礼记有云: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石知府又为何裹足不前呢?”
“你可知我为何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我所依仗的,便是这新学。”
“如今西方的新学,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我们再不迎头追赶的话,很快将会被远远抛开。”
“而落后就要挨打,正因为出于这般考虑,本官才在燕云之地,大力推广新学,石知府可明白本官良苦用心?”
石浩思索了一番,仍然摇头说道:“回大人,下官仍旧以为,新学,奇巧淫技也!”
“而治国,当以仁义为先,以四书五经为蓝本,其余,只是细枝末节罢了。”
“如今大人已经主次颠倒,还望大人三思。”
听到这里,贾琮不觉一阵心累。
他还有很多地方要反驳,仁义有用的话,为何会丢掉燕云十六州?
为何大夏差点被满清灭掉?那时候,你仁义的作用在哪?
只是,此刻贾琮却是一句话都不肯说了。
像石浩这种,深受被阉割过的儒家学说荼毒的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贾琮不由说道:“石知府,多说无益,我给你两个选择。”
“第一个,便是回去之后,在应州全力修建新学堂,推广新学。”
“第二个选择,就是罢免你知府之职,你自回吏部待命。”
听到这里,石浩脸色不由一变。
半晌之后,他起身向贾琮深深一揖道:“大人,下官选第二条。”
贾琮看了石浩半晌说道:“好,你去吧。”
等石浩走后,贾琮摇了摇头,开始写奏折,向永隆帝奏报此事。
作为节度使,名誉上他没有任命权,但是有罢免权,可以罢免治内任何官员。
当然了,你也不能将治下所有官员统统罢免。
但是罢免一个知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罢免之后,却是要向皇上进条陈,申明理由。
在奏折中,贾琮耐心向永隆帝介绍了西学,点明了西方日新月异的发展。
又言到西方的武器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想一想,若是大夏没有火枪火炮,而西方有火枪火炮。
将来西方打过来,我们如何是他们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