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笔趣阁 > 第1023章 朝堂争锋四(第2页)

第1023章 朝堂争锋四(第2页)

大家一直派人刺杀右贤王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开战吗?

右贤王一被刺杀,草原群龙无首,诸侯并起,各自为战,大唐只需挑拨离间,锄强扶弱,自然会最大的消弱突厥。等到突厥元气大伤的时候,大唐从西域、关中、辽东三路大军齐出,自能轻易平定。

这是所有大唐有识之士共同得出的,击败突厥的国朝战略!

这些年的和平下来,大唐固然人口、物资等各项财富大量积累。可突厥也不差,搭帮着大唐粮食、药品等关键资源的涌入,突厥的人口也是急聚增长。

若说大唐现在可抽出百万大军北伐,那突厥就可轻易招集两百万军队南侵,可用于作战的直接力量,堪称恐惧。

而且,在军队的组成上,大唐最多一半是骑兵。

就连大唐军神李靖也曾有言,右贤王不死,大唐决不可兴兵北伐。

是以,在右贤王李言还健在的情况下,突厥就是一个整体,大唐也只能过其他手段间接扼制和消弱。

比如派高手伪装他国刺客刺杀,或者通过商业手段暗暗扶持左右两个大当护。

还有派人前往乌尔格给名义上的大可汗施罗叠吹吹风,指望施罗叠能雄起,打起诛奸臣,恢复先祖荣光的名义。发动阿史那氏最后的力量,和右贤王拼个你死我活,好让大唐渔人得利!

等等,都是非正面战场的动作。

是以长孙无忌压根就没想真的发动战争,只是想利用这个由头,达成自己的三项图谋。

即便李言当朝下了要出征的决心,事后长孙无忌也会劝其从长计议。

朝中不少臣子们,也都知晓这些道理,所以才暗暗怂恿,给长孙无忌摇旗纳喊。

就连长孙无忌也没想到,竟然在李言这里处处碰壁。

长孙无忌暗暗看向高坐在龙椅上的李言,这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很多东西。

最明显的就是李言一个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一朝得势,又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至尊之位,竟然不兴奋,不激动,也不亢奋,反而异常沉着冷静,行事十分稳妥。

稳的简直不像一个年轻人!

从一开始上朝就没有自己的主见,不管下面的臣子争论有多强烈,形势多一边倒,情绪也不受半分影响,从来都是虚心征询其他重臣的意见,从来不轻易决断。

长孙无忌瞳孔微缩,即感到震惊,又不可思忆,他仿佛从李言身上看到了李世民影子。

李世民也没有这么沉着,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深知李世民任侠豪义、快意恩仇,其性格是比较冲动的,不像李渊和李建成那么沉稳。

否则就不会在自己三言两语的煽动下,发起玄武门之变,又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家。

其实真正威胁皇位的,也就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人。

他们一死,李世民登基,他们的子嗣自然轮为偏枝,根本就不用全部斩杀,或者不用那么急的全部杀掉。他们的存在,真正威胁的是长孙无忌和侯君集等这些近臣。

他们不敢报复李世民,肯定会借用宗室的名义,对付他们这些辅臣的。

长孙无忌怕兔死狗烹,这才劝服了尉迟恭和李世民除恶务尽。同时也让李世民把事做绝,没有了后路,只有依靠他们,才不会落到鸟尽弓藏的地步。

而后,两人君相依了十多年。

长孙无忌不但在朝中辅佐李世民,还私下替李世民办了很多私事脏事,他对李世民了若指掌,所以李世民对他稍有忌惮,他就借着妹妹的劝荐退出了朝堂。

他更知道李世民,甚至比他自己还了解他。

而现在坐在龙椅上的李承乾,却如渊停岳峙,古井不波。不管朝堂发生什么事情,臣子们如何进荐,他都不急不燥,从容应对,显得含蓄内敛,没有半点烟火。

只要臣子们没有形成意见,他决不轻易发表结论。

长孙无忌心里一沉,他知道,这样表面上显得十分没有主见,实际上却是避开了臣子们争权夺利的正面战场,不会卷入其中,自然也不会落下责任。

如此超然其上,久而久之,大家便不会再去针对他,只会把注意力放到朝中的对手身上。

反正搞定了对手,皇帝自然从善如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